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資治通鑑現場解說,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263頁
趙王武臣與張耳、陳餘一心想擴大地盤,於是他們向北進發,和打著“燕軍”旗號的造反派爭地盤。非常八卦的是,趙王武臣外出閒逛,竟然被燕軍所擒,做了俘虜。
燕軍想拿他脅迫趙軍割讓土地,因此來索要人質的趙國使者均被拒絕,雙方僵持起來。這時,趙軍有個“廝養卒”(伙伕之類)跑到燕將那裡分析了趙王的內部局勢:“你們抓到的趙王武臣其實並不值錢,趙軍內部真正的牛人是張耳、陳餘,這倆人其實正想在趙國稱王,只是時機尚未成熟罷了。如今趙王自己傻兮兮撞過來做了俘虜,張耳和陳餘一定偷著樂呢,他們想借你們的手殺了趙王,然後自立為王。”燕將一聽,留個窩囊的趙王並未有利於燕軍,於是便釋放了趙王武臣。
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這樣的事,一方運氣特別好,一不小心就把敵方的領袖抓到了,這個時候如何處置俘虜來的敵酋,是一個考驗政治智慧的事情。
明朝土木堡事變,蒙古瓦剌意外地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瓦剌的首領也先高興慘了,俘獲皇帝,自然奇貨可居,可以換取不少好處。訊息傳到北京,京師震撼,但為了防止也先勒索起來貪得無厭,於是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是為代宗。蒙古首領也先後來看到油水不大,於是反向思維,乾脆釋放了英宗。英宗回到北京,北京於是有了兩位皇帝,最後釀成了“奪門之變”。當時蒙古勢力尚不足以和大明分庭抗禮,要不,單憑釋放英宗造成的大明內亂,蒙古瓦剌族就一定會有機可乘。
我們熟知的西安事變,也是如此。延安當時對蔣介石並沒有處置權,蔣畢竟是在張、楊的手裡,而張、楊給自己的定義是“兵諫”,諫者,以下勸上,他們是承認蔣的地位的。但是,也不排除延安制止老蔣返回的可能性,南京當時也確有希望老蔣回不來的勢力,最後延安還是利用這一事件,完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再往上還有金國俘虜徽、欽二帝,都是可以一齊拿來做研究的。金人擄走宋朝徽、欽二帝,讓這爺兒倆老死北方,倘若金國當初在合適的時機將他們放回杭州,會不會就此讓南宋王朝陷入內戰呢?
在趙王武臣被俘而後又重返趙國的事件裡,起到改變事件(說他改變歷史程序有點兒誇大)程序作用的,是一個“廝養卒”。銳圓說“人人是刀斧手,個個是權謀家”,這就是一個佐證。《資治通鑑》卷第八秦紀三(凡二年)◎《資治通鑑》卷第八秦紀三(凡二年)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帥哥李斯被踹入茅坑的前因後果(1)
二世數誚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書對曰:“夫賢主者,必能行督責之術者也。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者,無他焉,不能督責,而顧以其身勞於天下之民,若堯、禹然,故謂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韓之明術,行督責之道,專以天下自適也;而徒務苦形勞神,以身徇百姓,則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貴哉!故明主能行督責之術以獨斷於上,則權不在臣下,然後能滅仁義之塗,絕諫說之辯,犖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群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二世說,於是行督責益嚴,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秦民益駭懼思亂。
——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267頁
二世是個聰明人,會用話碴子噎人。大澤鄉剛揭竿而起之時,秦帝國中央肯定沒有予以高度重視,待各地風起雲湧,二世扮起了鴕鳥,下面也吃不透局勢到底會怎麼發展,所以報喜不報憂,大事儘量化小,小事幹脆化無,及到星火燎原,大批官員被殺,大量城池失守,農民軍扣關西向直逼咸陽的時候,二世知道不能繼續扮演鴕鳥了,於是,調整政策,實行“問責制”。
危機之初,不能見微知著;危機顯現,不僅不能積極應對,反而採取眼不見心不煩的逃避策略;及到危機爆發,則掉過頭來責備屬下。一個領袖在處理危機過程中最不應該犯的錯誤,秦二世一個都不少地實踐了一把,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自己不是那塊料,是典型的衰神二代。
衰神二代中有渾蛋,也有玻璃蛋。二世是玻璃蛋,小聰明小機靈抖得不錯,他攤開雙手,一臉無辜地問李斯:“你老人家位居三公,是中央電視臺千古名相的年度候選人物,怎麼搞成這個局面?”
李斯本來是個聰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