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區域經濟學原理,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確定推進型產業中的推進型單元(企業)配置的區位;第三,根據推進型產業的區位,確定增長極。110另有部分學者在增長極選擇的數理模型分析方面也作了諸多的嘗試。111
三、威廉姆遜的倒U型理論
自繆爾達爾、赫爾曼等學者倡導的區域經濟不平衡衡增長理論問世後,西方學術界不僅圍繞這一理論展開了持久的大論戰,而且還引發了許多學者對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區域經濟差距演變軌跡的實證研究。其中,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實證研究結論是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姆遜(J·G·Williamson,1965)提出的倒U型理論(Reversed U…Shaped Theory)。112
早在1950年代末,美國經濟學家伊斯特林(R·A·Easterlin,1958)曾對美國區域之間的經濟增長過程作過深入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自1880年以來美國區域經濟增長表現為一個均衡化的過程。113威廉姆遜(1965)受伊斯特林實證研究成果的啟發,根據世界24個國家的橫截面資料和10個國家的時間序列資料,對國家不同發展階段區域經濟不平衡增長的變化趨勢進行系統的實證分析,揭示了一國經濟發展中區際經濟差異變動的長期一般趨勢,提出了〃國家發展水平與區域不平衡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絡〃這一重要結論。即: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區域間經濟增長差異逐漸擴大,即傾向於不均衡增長(即發散);之後隨著經濟增長,區域間不平衡程度將趨於穩定;當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成熟階段後,區域間經濟增長差異則漸趨縮小,即傾向於均衡增長(即收斂)。由於區域間經濟增長差異的演變軌跡呈倒〃U〃字分佈(見圖3。3),因此,上述結論稱之為倒U型理論或倒U型假說。
威廉姆遜對上述演變軌跡的原因進行了闡釋。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t0…t1點),少數區域由於擁有優勢資源或優勢區位等有利因素得到優先發展,而其他區域尚不具備起飛的條件,受下列因素影響導致區域間經濟增長差異程擴大之勢。
(1)區際勞動力遷移存在巨大障礙。由於遷移成本昂貴,落後區域的勞動力難以支付昂貴的遷移費用。勞動力遷入區和遷出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