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區域經濟學原理,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區域經濟不平衡增長理論;區際經濟傳遞理論∕《經濟發展戰略》(1958)

①經濟進步並不同時在每一處出現,而一旦出現,強有力的因素必然會使得經濟增長圍繞最初出發點集中。

②發達區域與不發達區域之間存在著〃極化效應〃(Polarized effect)和〃涓滴效應〃(trickling…down effect),前者是發達區域對落後區域經濟資源的吸引,後者是發達區域對落後區域的經濟輻射,從而形成區際間經濟傳遞。

③從長期看,涓滴效應總會大於極化效應,從而可以透過非均衡發展策略縮小區際差距。

弗裡德曼(美)

核心(中心)…邊緣(外圍)理論∕《區域發展政策…委內瑞拉案例研究》(1966);

《極化發展的一般理論》(1967)

《城市化、規劃和區域發展》(1973)

①核心區具有較高增長傾向的區域,邊緣區是其發展途徑受控於且依附於核心區的區域,核心區和邊緣區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二元空間結構。

②核心區透過支配效應、資訊效應、心理效應、現代化效應、聯動效應和生產效應等6種反饋機制強化其對邊緣區的支配地位,並透過核心區的擴散效應引導邊緣區發展,二者邊界變得模糊,最終走向區域經濟一體化。

威廉姆遜(美)

倒U型理論∕《區域不平衡與國家發展過程》(1965)

經濟增長與區域平衡之間呈現倒U型曲線形態。即: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隨著總體經濟增長,區域差異逐漸擴大,繼而區域差異保持穩定;經濟進入成熟增長階段後,區域差異將隨著總體經濟增長而逐漸下降。

阿朗索(美)

鍾型理論∕《五種鍾型曲線》(1980)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經濟增長往往趨向於擴大區際間的不平衡;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經濟增長放緩,趨向於區際間的平衡發展。

資料來源:1。 PERROUX F。 Note sur la notion des p?les de croissance'J'。 Economie appliqué; 1955(1…2):307…320。

2。PERROUX F。 The pole of development'new place in a general theory of economic activity'G'//HIGGINS B and SAVOIE D ;ed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ssays in Honour of Francois Perroux。 Boston:Unwin Hyman;1988。

3。BOUDEVILLE J R。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6。

4。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M'。London:Duckworth;1957。

5。KALDOR N。 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J'。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17(3):337…348。

6。DIXON R J;THIRLWALL A P。 A model of regional Growth Rates differences along Kaldorian lines'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5;27(2):201…214。

7。HIRSCHMAN A 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New Haven:Yale Unversity Press;1958。

8。FRIEDMAN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 。 C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杜鵑聲聲

雙曲線

論衡全譯

老是不進球

寶貝不要跑

這就是結局

[hp]vampire

僻處自說

墨蛇狂情

竹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