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部分,區域經濟學原理,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組織(機構、單位、社團等)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也可負責維持社會經濟秩序、參與社會經濟調節。
2。 〃治理〃與〃管理〃的比較
新興的〃治理〃(Governance)概念與傳統的〃管理〃(Government)概念存在明顯的區別(見表8。2)。
表8。2 〃治理〃與〃管理〃的比較
治理
管理
利益關係
縱橫交錯的立體網路
自上而下的單向線形
權力主體
政府與非正式機構
政府
組織制度
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協調互動
正式制度
行政依據
依法行政
人治
治理手段
多元化、靈活
單一、簡單
治理方式
協調、合作
控制、命令
資源分配
市場利益調節
國家統一分配
資料來源:史健潔。 論城市管治與地方政府的作用:以鎮江市機構改革為例'G' //顧朝林,等。 城市管治……概念·理論·方法·實證。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224…231。
總之,治理理論倡導〃更少的統治,更多的治理〃,主張多元治理主體之間進行對話、協調和合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促成公共目標的實現。
二、〃區域治理〃的內涵
1。 〃區域治理〃概念
由於治理在某些情況下具有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因此在機構之間關係鬆懈或各自擁有自主運作權、彼此之間相互依賴而關係複雜、存在較大的空間與時間跨度、共同參加某些專案又具有共同的利害關係時,治理便成為一種特別有效而適宜的調節方式,如運用在技術創新、集體行動戰略、區域治理等方面。國內學術界關於〃區域治理〃概念的界定綜說紛紜,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
(1)基於制度安排視角的〃區域治理〃概念界說。郝壽義(2007)將〃區域治理〃界定為:內生於一個區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透過這些制度安排,區域主體可以實現區域內部的集體活動,包括設定區域的目標和規則,制定區域公共決策,組織並協調區域的集體活動等。340
(2)基於地域空間資源整合視角的〃區域治理〃概念界說。張京祥和黃曉春(2001)認為,區域治理是一種基於地域空間資源的治理,是將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同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資訊、知識等生產要素綜合包融在內的整體地域治理概念,既涉及中央元,又涉及地區元,也涉及非政府組織元等多組織元的權利協調,其中政府、公司、社團、個人行為對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資訊、知識等生產要素控制、分配及流通起著關鍵的影響。341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空間資源的分配是協調各社會發展單元的相互利益的重要方式,因此它是政府握有的為數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調控社會整體發展的手段之一,具體表現為各種形式的空間規劃與管理行動。
2。 〃區域治理〃與〃區域管理〃的比較
〃區域治理〃和〃區域管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和聯絡(孫兵,2007;郝壽義,2007)。342
(1)二者的相同點。區域治理和區域管理均關注公共領域問題;二者活動的內容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