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音無義之例為證。並以傳信闕疑,見聖心之敬慎。
視漢儒議禮附會緯書,宋儒議禮紛更錯簡,強不知以為知者,尤迥乎殊焉。
△《八旬萬壽盛典》·一百二十卷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大學士阿桂等奏請纂修,五十七年十月告成。洪惟我皇上法天行健,無逸永年,久道化成,治躋三五,為書契所未聞。而五世同堂,八旬延慶,《洪範》所謂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者,亦千古帝王所莫及。是以協氣翔洽,歡心溥浹,四海臣民,莫不踴躍鼓舞,祝眉壽而歌純嘏。雖聖懷衝挹,而敷天輻輳,眾志難違。慶典之隆,遂炳炳麟麟,照映萬禩。是編所載,皆聖壽七旬以後之事,凡分八門,首為《宸章》,皆恭錄御製紀年之作。文自《古稀說》以下,詩自《庚子元旦》以下,俱按年編載。若隨時紀事之作,則各從本類,分載各門。次為《聖德》,分八子目,曰《敬德》,曰《孝德》,曰《勤德》,曰《健德》,曰《仁德》,曰《文德》,曰《儉德》,曰《謙德》。次為《聖功》,分五子目,曰《安南歸降》,曰《緬甸歸順》,曰《廓爾喀降順》,曰《附載平定臺灣》,曰《附載平定肅州》。次為《盛事》,分子目十一,曰《慶得皇玄孫》,曰《五世同堂》,曰《數世同居》、《千叟宴》,曰《賜科第》、《職銜》,曰《壽民》、《壽婦》,曰《闢雝》,曰《班禪入覲》,曰《民數》、《穀數》,曰《一產四男、三男》,曰《收成分數》。次為《典禮》,分五子目,曰《慶祝》,曰《朝會》,曰《祭告》,曰《鑾儀》,曰《樂章》。次為《恩賚》,分六子目,曰《本年恩詔》,曰《本年蠲賦》,曰《本年恩科》,曰《本年東巡》,曰《恩宴》,曰《賞賚》。次為《圖繪》,附以圖說。次為《歌頌》,則臣工祝釐之詞也。昔成周盛時,剬詩緝頌,歌景福、稱茀祿者,不一而足。然多虛擬之詞,不能言言有據也。茲編所載,事皆徵實。蓋德盛而後化神,澤洽而後頌作。功成治定而後禮樂興,氣淑年和而後嘉祥集。其在《詩》,曰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其在《書》,曰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於汝極,錫汝保極。義均備於是焉,洵與聖祖仁皇帝萬壽盛典祖武孫謀,後先焜燿,並萬代之隆軌矣。
△《歷代建元考》·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鍾淵映撰。淵映字廣漢,秀水人。自來紀元諸書,多詳於正統,惟國初吳肅公《改元考同》,及近時萬光泰《紀元敘韻》,與淵映此書,則並偽朝、霸國以至草竊、僣稱,皆一一具載。其例以年號相同者列前,次以年號分韻排編,次列歷朝帝王及僣國始末,並外藩亦間及之,秩然有序。雖載籍浩博,蒐採難周。
如蜀王衍宋太祖年號與輔公祏同,裘甫有維平之僣,成都為西夏之稱。凡斯之類,不免間有闕漏,未可雲毫髮無遺。然較吳、萬二家,足稱賅洽矣。
△《北郊配位議》·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有《仲氏易》,已著錄。康熙二十四年,太常寺卿徐元珙疏奏,現行祀典北郊既改北向,而三祖配位仍首東次西,同於南郊,請酌改所向。奇齡時官檢討,因撰是書。其斥漢元始儀之誤,謂孟春合祀,天位在西,地位在東,皆因惑於《曲禮》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之文。其實《曲禮》據常坐言之。若禮坐之席,則儀禮、射禮皆筵賓席於戶西,東上自與《曲禮》異。考《鄉射禮》文,乃席賓南面東上。賈公彥疏雲,言東上,因主人在東,故席端在東,不得以《曲禮》席南向北向西方為上解之。奇齡本此以折元始儀,實為有據。
至於元始儀配位西向南上,亦相承《曲禮》西向東向以南方為上之文。奇齡以後漢改從北上為正,其論甚確。然考北上之義,亦本《儀禮》。《大射儀》曰:“大夫繼而東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燕禮》曰:“士既獻者立於東方,西面北上。”此北上之異於南上者。今奇齡知南向東上之本於《儀禮》,而獨未知西向北上之亦本於《儀禮》。則未免知一而不知二。奇齡又謂北郊既改從北向,則配位即統於所賂。地道尚右,配位當以東為上,東乃北向之右也。今考《儀禮·大射儀》曰:“諸公阼階西,北面東上。”《燕禮》曰:“卿大夫皆入門右,北面東上。”則北郊北向,配位以東為上,與《儀禮》北面東上義例全通。奇齡徒以地道尚右定之,亦為未審。然全書考辨精核,援引博贍,於宋、明以來議禮之家,要為特出矣。
△《廟製圖考》·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萬斯同撰。斯同字季野,鄞縣人。是書統會經史,折衷廟制,謂廟不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