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兼行也。《漢志》、《隋志》皆作八篇,至陳氏、晁氏《書目》乃皆作十二卷,蓋篇帙已多有更改矣。

此為明李氏綿眇閣刻本。《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與《漢志》八篇之數相合。若世所傳烏程閔氏刻本,以一事而《內篇》、《外篇》復見。所記大同小異者,悉移而夾註《內篇》下。殊為變亂無緒。今故仍從此本著錄,庶幾猶略近古焉。

(案《晏子》一書,由後人摭其軼事為之。雖無傳記之名,實傳記之祖也。

舊列《子部》,今移入於此。)

△《魏鄭公諫錄》·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唐王方慶撰。方慶名綝,以字行,其先自丹陽徙咸陽。武后時,官至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終於太子左庶子,封石泉縣公。諡曰貞。事蹟具《新唐書》本傳。此書前題“尚書吏部郎中”,蓋高宗時所居官。而本傳不載,則史文脫略也。《傳》稱方慶博學練朝章,著書二百餘篇,此乃所錄魏徵事蹟。《唐書·藝文志》以為魏徵諫事,司馬光《通鑑書目》以為魏元成故事,標題互異。惟洪邁《容齋隨筆》作《魏鄭公諫錄》,與此相合。方慶在武后時,嘗以言悟主,召還廬陵。後建言不斥太子名,以示覆位之漸,皆人所難能,蓋亦思以伉直自見者。故於徵諫爭之語,摭錄最詳。司馬光《通鑑》所記徵事,多以是書為依據。

其未經採錄者,亦皆確實可信,足與正史相參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極品武神

垃圾王

福氣安康

打死也不說

喜笑妍開

知恩報恩

潮熱夏日觀察記錄

Sansaga

地球上唯一的魔法師

奧巴牛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