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2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李夢陽、徐禎卿、王守仁、陸深諸人遞相唱和。其詩格清體健,在弘治、正德之際不高談古調,亦不沿襲陳言,頗諧中道。此本乃其弟洵所編,為朱彝尊曝書亭舊藏。卷末有彝尊手題兩行,稱“康熙辛巳九月十九日,竹垞老人讀一過,選入《詩綜》一十四首”。各詩內亦多圈點甲乙之處,蓋其輯《明詩綜》時所評騭。今《詩綜》本內所錄淮詩篇數,並與自記相同。中如《打牛坪詩》第三聯,原本作“碧障自雲生”,而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過訪詩》第三聯,原本作“野竹過牆初挺秀”,而彝尊改作“挺拔”,亦間有所點定,皆較原本為善。且稱“其詩遒煉如繭絲,抽自梭腸,似澀而有條理。五言尤擅場”,持論亦屬允愜雲。
△《對山集》·十卷(湖北巡撫採進本)
明康海撰。海有《武功縣誌》,已著錄。其詩文集自明以來凡四刻。一為張太微所選,一為王世懋所選,互有去取。國朝康熙中,其里人馬氏始裒其全集刻之江寧。此本乃乾隆辛巳其里人編修孫景烈以所藏張太微本又加刊削而刻之。海以救李夢陽故,失身劉瑾。瑾敗,坐廢。遂放浪自恣,徵歌選妓,於文章不復精思,詩尤頹縱。《王世懋序》稱其五七言古律多率意之作,又慕少陵直攄胸臆,或同時人名號爵裡,韻至便押,不麗於雅。《朱孟震序》述李維楨之言,亦稱張太微本珷玞燕石,間列錯陳。故馬氏所增刊,頗傷蕪雜。景烈此本雖晚出,而去取謹嚴,於詩汰之尤力,較諸本特為完善,已足盡海所長矣。明人論海集者是非不一,要以俞汝成“文過於詩”語為不易之評。其《擬廷臣論寧夏事狀》及《鑄錢論》諸篇,尤頗切時弊。崔銑、呂柟皆以司馬遷比之,誠為太過。然其逸氣往來,翛然自異,固在李夢陽等割剝秦漢者上也。
△《柏齋集》·十一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明何瑭撰。瑭有《醫學管見》,已著錄。瑭篤行勵志,其論學一以格致為宗。
集中《送湛若水序》,謂“甘泉以存心為主,予以格物致知為先。非存心固無以為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則心之體用益備”。其生平得力在此。故當時東南學者多宗王守仁良知之說,而瑭獨以躬行為本,不以講學自名。然論其篤實,乃在講學諸家上。至如《均徭》、《均糧》、《論兵》諸篇,究心世務,皆能深中時弊,尤非空談三代,迂疏無用者比。雖其文體樸質,不斤斤於格律法度之間,而有體有用,不支不蔓,與雕章繪句之學固又當別論矣。集凡文十卷、詩一卷,為嘉靖己酉鄭王所刻。鄭世子載堉,即瑭之甥。其律數之學,皆受之於瑭者也。
△《竹澗集》·八卷、《竹澗奏議》·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潘希曾撰。希曾字仲魯,金華人,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集為嘉靖末長洲黃省曾所校。首載詩四卷,次雜文四卷,次奏議四卷,而以墓誌、小傳之類附錄於末。核其卷數,與《千頃堂書目》所載相符,蓋猶舊本也。希曾官兵科給事中時,奏奪太監汪直義男官爵。復因災異陳八事,皆直指近倖,無所避忌。及奉使湖廣、貴州,計處邊儲,又以不賂劉瑾,矯旨下獄,拷訊除名。
瑾誅,起官,復抗疏爭太素殿、天鵝房諸役,俱著直聲。今觀集中章奏,語皆剴切真摯,不為粉飾而深中事理,不愧其名。其平時雖不以文章著,而直抒胸臆,沛然有餘,亦其剛正之氣有不可掩遏者歟。又希曾治河,績最著。《小傳》稱其別有《治河錄》,今已不傳。然集中條議修築諸疏,措置規模,猶見一二。是尤切於實用之文,足以資後來考證者矣。
△《大復集》·三十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何景明撰。景明有《雍大記》,已著錄。是集凡賦三卷、詩二十六卷、文九卷,傳志、行狀之屬附錄於末。王廷相、康海、唐龍、王世貞各為之序。正、嘉之間,景明與李夢陽俱倡為復古之學,天下翕然從之,文體一變。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徑稍異。故集中與夢陽論詩諸書,反覆詰難,齗齗然兩不相下。平心而論,摹擬蹊徑,二人之所短略同。至夢陽雄邁之氣與景明諧雅之音亦各有所長。
正不妨離之雙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景明於七言古體深崇四傑轉韻之格,見所作《明月篇序》中。王士禎《論詩》絕句有曰:“接跡風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從天。王楊盧駱當時體,莫逐刀圭誤後賢”,乃頗不以景明為然。其實七言肇自漢氏,率乏長篇。魏文帝《燕歌行》以後,始自為音節。鮑照《行路難》始別成變調。繼而作者實不多逢。至永明以還,蟬聯換韻,宛轉抑揚,規模始就。故初唐以至長慶,多從其格。即杜甫諸歌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