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2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魚龍百變,不可端倪,而《洗兵馬》、《高都護》、《驄馬行》等篇,亦不廢此一體。士禎所論,以防浮豔塗飾之弊則可,必以景明之論足誤後人,則不免於懲羹而吹齏矣。
△《洹詞》·十二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集題曰《洹詞》,以銑家安陽,境有洹水故也。一卷、二卷曰《館集》,三卷曰《退集》,四卷曰《雍集》,五卷至十卷曰《休集》,十一卷、十二卷曰《三仕集》。皆編年排次,不分體裁,雜著筆記亦參錯於其間。銑力排王守仁之學,謂其不當舍良能而談良知。故持論行己,一歸篤實。其爭大禮,劾張璁、桂萼,風節表表,亦不愧其言。所作《政議》十篇,準今酌古,無儒生迂闊之習。他若《漫記》十條,可以補《宋史》之未備。《訛傳》兩則,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飛論》一篇,稱飛之急宜奉詔班師,尤識大體。蓋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傳也。第十一卷中有《嚴嵩鈐山堂集序》,似涉南園作記之疑。然嵩集載此序,題嘉靖己亥。據《明史·嵩傳》,是時方為禮部尚書,未操國柄,尚無由預識其奸。是猶司馬光之於王安石,非陸游之於韓侂冑矣。
△《莊渠遺書》·十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魏校撰。校有《周禮沿革傳》,已著錄。校欲行周禮於後世,其說頗為迂闊。所著《六書精蘊》,欲以古篆改小篆。而所列古篆,又多杜撰,尤為紕繆。
然校見聞較博,學術亦醇。故是集文律謹嚴,不失雅正。考據亦具有根柢,無忝於儒者之言。其御札《問經義》諸條,亦多精確。惟《郊祀論》一篇,謂見於經者獨有南郊無北郊,而以社當地祇之祭。不知大司樂方丘之文與圜丘相對,圜丘為郊天,方丘為祭地可知。未聞祭社於澤中之方丘,且於夏日之至也。又《祭法》瘞埋於泰折,祭地也,與燔柴於泰壇祭天之文相對,皆北郊祭地之顯證。校乃引《周禮》陰祀用黝牲,駁《祭法》祭地用騂犢為附會。不知《周禮》、《禮記》不能強合,先儒辨之甚明,無庸橫相牽合,自生糾結也。
△《儼山集》·一百卷、《續集》·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陸深撰。深有《南巡日錄》,已著錄。是集有費寀、徐階二《序》,文徵明《後序》。《續集》前有《唐錦序》,後有《陸師道跋》。皆其子楫所編。
《錦序》及《師道跋》並稱尚有《外集》四十卷,通此二集為一百五十卷。此本不載《外集》。蓋《外集》皆其筆記、雜著,又自別行也。《明史·文苑傳》稱“深少與徐禎卿相切磨,為文章。又善書,仿李邕、趙孟睢I圖�┭牛��食脊凇薄!督仔頡煩粕鉅躍�米孕懟T諍擦鄭�詮�櫻��鮮檠允隆6窖ъ督��畏�凍����妒瘢�蚪雜洩Φ螞鍍涫棵瘛6��潿酪暈惱錄�!穠u序》亦稱其以剴切不諛忤宰臣,左遷以後,略無感時憤俗之意,而舉其《發教巖詩》、《峽江道中詩》證其無所怨尤。今觀其集,雖篇章繁富,而大抵根柢學問,切近事理,非徒鬥靡誇多。當正、嘉之間,七子之派盛行。而獨以和平典雅為宗,毅然不失其故步,抑亦可謂有守者矣。
△《迪功集》·六卷、附《談藝錄》·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徐禎卿撰。禎卿有《翦勝野聞》,已著錄。其平生論詩宗旨,見於《談藝錄》及《與李夢陽第一書》。如雲“古詩三百,可以博其源。遺篇十九,可以約其趣。樂府雄高,可以勵其氣。《離騷》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後法經而植旨,繩古以崇辭。或未盡臻其奧,吾亦罕見其失也”。又云“繩漢之武,其流也猶至於魏;宗晉之體,其弊也不可以悉據”。其所談仍北地摹古之門徑。特夢陽才雄而氣盛,故枵張其詞。禎卿慮淡而思深,故密運以意。當時不能與夢陽爭先,日久論定,亦不與夢陽俱廢,蓋以此也。王士禎《居易錄》稱黃庭堅自定其詩為《精華錄》,僅三百首。禎卿自定《迪功集》亦三百首。此本凡樂府四十四首、贈答詩十六首、遊覽詩二十五首、送別詩四十首、寄憶詩二十一首、詠懷詩十二首、題詠詩二十一首、哀輓詩三首,共一百八十二首,不足三百之數。而五卷以下則為雜文二十四篇,題正德庚辰刊。前有李夢陽、顧璘《序》,並稱六卷,當是原本。不知何以與士禎所言不符,豈士禎所見別有一本歟。毛先舒《詩辨坻》曰:“昌穀《迪功集》外,復有《徐迪功外集》,皇甫子安為序而刻之者。又有《徐氏別稿》五集,曰《鸚鵡編》、《焦桐集》、《花間集》、《野興集》、《自慚集》。”又曰:“《迪功集》是所自選,風骨最高。《外集》殊復奕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