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3部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得其真也。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厲鶚《宋詩紀事》亦載徹詩。彝尊但據《八閩通志》知為紹興十五年進士,鶚亦但據此書自序言其嘗官辰州,皆不詳其始末。惟鮑氏知不足齋藏本前有乾道四年陳俊卿序,又有徹子廓,徹孫燾,及黃永存、聶棠四跋,燾跋載楊邦弼所作墓誌,稱徹登宣和甲辰第。授辰州辰溪縣丞,就升令。在任五年,闢差沅州軍事判官攝倅事。繼權麻陽縣,尋闢鄂之嘉魚令。復權嶽之平江,越半歲即真。復忤權貴,棄官歸。
張浚欲闢之入幕,不肯就,遂終老於家。又稱其在沅州定猺賊之亂,在麻陽擒巨寇曹成,在平江佐徵楊么,運餉亦有功。而卒以不善諧俗罷。所敘徹之生平,尚可概見。彝尊及鶚蓋均未見此本,故所言或舛或略也。其論詩,大抵以風教為本,不尚雕華。然徹本工詩,故能不失風人之旨。非務以語錄為宗,使比興之義都絕者也。
△《唐詩紀事》·八十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計有功撰。有功字敏夫,其始末未詳。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紹興五年秋七月戊子,右承議郎新知簡州計有功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
有功,安仁人,張浚從舅也。”又考郭印《云溪集》,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