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1978歷史不再徘徊,上訪不如上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豬的運氣比蜜蜂和蠶好些,一頭一百公斤的毛豬原來只能賣九十八元九角二分,現在則可賣到一百二十五元零六分。

母雞則更加幸運,因為雞蛋的價格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最有福氣的是羊和牛。羊肉價格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三十五,而羊絨則提價百分之四十五點一;牛肉的提價幅度高居榜首,為百分之六十。

上一次農產品收購價格的提高,為1962年。所以今天鄉下二十來歲的青年,根本就不會知道還有提價這回事,尤其不會知道他們手裡的東西原來能值更多的錢。二百多官員在一天裡一舉手,八億公社社員的收入就在這一年裡大約增加了一百零八億元。當時農產品的出賣所得在他們的全部收入中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份額,此中又有大約百分之七十出自糧食。這就可以想見,提高農產品價格的方針,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利益上均給予農民極大的震動。因為他們迄今為止所接受的全部教育,都是告訴他們如何壓制自己內心深處的發財夢想,以及如何為國家作出貢獻。他們在人民公社二十多年所做的一切,都具有愛國的性質,諸如“愛國糧”、“愛國棉”、“愛國豬”、“愛國菜”云云。現在所發生的事情,等於是公開承認他們的產品與金錢的直接關聯。這就牽涉到當時農村一個根本的問題,即農民的勞動是為了意識形態的淨化,還是為了物質利益?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步一回頭(6)

也許是出於這樣一種理由,大多數評論者都說此舉是一種劃時代的變革,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分的誇張。提高價格與共產黨以往的方針來比較,雖然可以說是皇恩浩蕩之舉,但是平心而論,卻並沒有在農業方面開闢出新的道路。就制度方面的含義來說,即便它是了不起的一步,也仍然因循著統購統銷的既定道路。肯定是因為這個原因,它才沒有遭到任何方面的反對,這與“包產到戶”所遇到的激烈對抗形成鮮明對照。看來,至少在這一點上,當時我們的國家寧願以數百億元來買得舊體制的穩定,而不願主動採取超越常規的舉動。

這中間的含義,一定要和政府奉行了二十多年的統購統銷制度聯絡起來,才能使人理解。按照既成的制度,農民勞動所得的大部分,是由政府來控制的。政府一旦規定所需農產品的品種數量及價格,農民即須遵守,無論收成豐歉,都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倘若農民餘糧不足,則應以自家預備的口糧先行上繳,然後政府再酌情以國庫陳糧返銷,補充農家食用。政府將鄉下購得的糧食運至城裡出售,購買者亦須依照政府規定之數量和價格,同樣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這種制度被叫作“統購統銷”,其建立,當在1953年的10月。在此之前,農產品營銷當中有相當部分由私商操作。從這時起,私商被陸續宣佈為非法,而由中央及地方的政府接管農產品的營銷。這種管制先是在糧食方面進行,然後是油料、棉花、生豬、烤煙、茶葉之類,到1957年,又包括所有品種的水果和中藥。又過了大約三年,這種制度最後完善起來。那正是我們的國家墜入大饑荒的時候,對於農產品的管制達到了最嚴厲的程度。糧棉油除政府所轄商業部門來經營之外,其他營銷者哪怕只交易一斤一兩也屬非法,這叫做“一類物資”,是為統購;其餘農產品大體屬於“二類”,為派購。名義上,“派購”產品在交足國家計劃徵購部分後方可上市,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因農業生產能力極低,而國家的徵購數額又極為龐大,所以農民在把自己的收穫呈繳國家倉庫之後,所餘無幾,所謂“剩餘上市”一說,其實有名無實。所以,雖然名義上統購和派購的產品為二十種,但實際上由國家控制的農產品可以多至二百三十多種,幾乎囊括了農民在土地上的全部收穫。

對於政府來說,這種制度的真正價值在於,其購買農產品的價格總是低於市場的價格。所以,雖然農業本身稅率極低,但是農產品之強制性的低價收購,與工業品之高額售價間的差額,是對於政府的一種補償。而且,這種差額的日益擴大,可以令政府以隱蔽的方式將財富從鄉下集中到城裡,為其工業化目標提供資金方面的積累。其具體的步驟,是使城裡人獲得低價的衣食供給以及低價的工業原料。如此,則又可以在工廠裡面實行低工資和低成本的制度,來提高工業的利潤和積累。二十年後,中國經濟學家將這種制度所帶來的隱蔽價值公開出來,說它大約有六千億元。這大致相當於同一時期政府用在工業上的投資。

這種制度的秘密一旦大白於天下,其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暴露無疑。問題在於,它在長達二十多年的實行當中沒有遇到任何阻力,這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用鍵盤拆彈驚呆松田

一瓶陳醋

綁架媽媽

指點迷津

超神話降臨

鐵卒

仗劍訣

標點

琉璃妖姬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