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調查三農,冬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條小溪從村中流過。在村子北部的一個小山頭下,有一個恬靜的小院。院子的男主人叫劉新宅,女主人叫楊風雪。疾病和貧困給這個小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辛苦奔波四處忙夫妻合力摘窮帽
現年44歲的楊風雪從小在這裡長大,8歲時過繼給了叔叔。為了照顧叔叔,30歲時,楊風雪和來自鄰縣的劉新宅結了婚,把家安在了那個自己長大的小院。幾年後,兩個兒子前後降生。
剛結婚時,楊風雪家的日子過得非常緊巴。儘管改革開放讓小山村發生了許多變化,但脫貧致富仍是這個新組建家庭面臨的頭等大事。自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黃連峪村就未再進行過土地調整,因此,楊風雪能經營的就是叔叔和她自己的責任田。黃連峪村地處山區,種地沒啥收入,唯一能賣錢的就是承包的紅棗樹。一年下來,能有近4000元收入,除去農業投入和日常花費;日子過得苦兮兮的。
不能這樣過下去,再苦再累也要摘掉頭上的窮帽子,楊風雪和丈夫開始尋找生活的出路。劉新宅曾在建築工程隊當過木工,還學過會計。面對生活的壓力,劉新宅想起了自己的手藝。1992年,劉新宅打起了鋪蓋卷,到正定縣建築公司做起了木工。不久,就成了木工組長,第二年還當上了一個專案部的會計。
劉新宅在外打工,把家裡的農活全扔給了妻子楊風雪。楊風雪不但要打理家務,還要忙碌地裡的農活,一年四季休息不了幾天。去地裡幹活時,就把兒子扔在家裡。後來,兒子一看她拿工具,就死死地抱著她的腿,說什麼也不撒手。每到這時候,楊風雪總是感到鼻子酸酸的,但沒有辦法,為了這個家能儘快脫貧致富,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全家人只能這樣奔忙了。
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七八年的努力,楊風雪家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家裡有了積蓄,蓋起了5間新房。村裡人都說,楊風雪這麼短短几年就脫貧致富了。再等幾年,還不提早進入“小康”了。
河北省阜平縣黃連峪村基本情況
人口耕地面積人均收入支柱產業經濟收入村醫人均就醫費用
396人180畝2000元種植業紅棗1名250元
河北省阜平縣黃連峪村農民2004年就醫情況
戶均收入戶均醫療費使用者均住院次數重病治療率自購藥率因病返貧戶
8000元1000元0�2次50%90%4戶
一病借債三萬元生活倒退十多年
平靜的生活沒有延續幾年。病魔的來臨,打破了這個小院的寧靜,擊碎了這個家庭的憧憬。
2004年10月1日,正值秋收的大忙時節。由於雨水足,秋玉米穗鼓鼓的,穀子穗沉沉的,紅棗也掛滿了枝頭;楊風雪喜上心頭。可有天晚上,楊風雪剛坐到床上,感覺頭很疼,很難受,劉新宅趕緊打電話叫來了村裡的醫生;醫生初步診斷是腦血栓。劉新宅打電話叫來幾個親戚,租了一輛車,連夜把楊風雪送進了行唐縣中醫院,診斷為腦出血。10月3日,又轉院到了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經過手術,楊風雪在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後清醒了過來,性命是保住了。可楊風雪在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住院20天,又在行唐縣中醫院鞏固治療20天,前後花費了3萬多元,幾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還欠下幾千元的外債。如今,病癒回家的楊風雪面對的是一大堆債務,家中的生活水平也是直線下降。從前經常為孩子們買吃的喝的,現在全部取消了。來村裡賣水果、賣食品的小車前再也見不到楊風雪的身影。好在學校為兩個孩子辦理了貧困助學申請;孩子才沒有輟學。
“我們想靠自己的力量供孩子讀書,但是沒有辦法,一場大病,我們家的經濟全崩潰了。”一向要強的楊風雪眼中含著淚花說。
家中失去勞動力日子更是難上難
病魔,不僅讓楊風雪家日趨貧困,更使這個家庭失去了一位勞動力。生病之前,楊風雪可是很能幹的。但現在,她已不可能再承擔沉重的農活了,而且連做家務都感到吃力,還需要他人的照顧。
無奈之下,劉新宅只能放棄了在建築工程隊的工作,回家打理農活,同時照顧妻子的日常生活。有幾次,建築工程隊打電話要他去上班,但是考慮到妻子的身體情況,他還是留在了家中。
“我家現在處於兩難的境地。”劉新宅說,“以前,我們倆可以一裡一外。現在她病了,家裡少了一個支撐。我在家裡種地,收入太少,養活不了這一家人;我出去工作,她又沒人照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