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大唐·如此江山,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量。
不幸的是,王忠嗣自己很快倒黴了。就在第二年,天寶六載(747),王忠嗣被李林甫暗算,給撤了職。哥舒翰被任命為新的隴右節度使,而安思順則接任河西節度使。此後的十多年內,李晟似乎失去了蹤跡。要知道,這段時間,正是哥舒翰任節度使期間,也是唐朝和吐蕃打仗打得火熱的十年。唯一的解釋就是,李晟沒有被重用。可能是受到了哥舒翰的排擠吧。
但是戰亂之中,英雄必然會有用武之地。他的崛起,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嶄露頭角(1)
石破天驚,安祿山叛亂!唐朝西北的大批精兵都東赴前線,參與了平息叛亂的戰鬥。可是李晟並沒有出現在東赴的隊伍中。他再次失去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屬於留守的部隊。
但是,在失去大部主力的情況下,隴右、河西的留守軍隊根本抵擋不住吐蕃的進攻。所以,不久之後,李晟隨河西、隴右的留守軍隊,撤出了河西走廊。
雖然軍隊撤回關中了,但編制依然保留。如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等節度使仍然沒有取消,不過現在都只能暫時僑寄在西線附近的州縣中。其中隴右軍隊就駐紮在鳳翔的地盤上。
鳳翔是長安西部最重要的戰略城市,包括今寶雞一帶。此時的鳳翔已經成為西部面對吐蕃的最前線,而身後就是長安,鳳翔地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鳳翔節度使一度兼任了三個節度使。因為其他兩個節度使的軍隊都在鳳翔的地盤上了。所以,隴右軍都歸鳳翔節度使管轄。
當時的鳳翔節度使高升,慧眼識人,看中了李晟的能力,將他放入了囊中,終於讓李晟脫穎而出。
最初階段,唐朝在西線遇到的主要麻煩反倒不是吐蕃——吐蕃此時還在消化剛剛佔領的大片地盤呢。唐朝的麻煩來自原來的羌人和党項人,他們本來是夾在唐朝和吐蕃之間的。
羌、党項,集中在唐朝西境的隴右一帶,原來都臣服於唐朝,建了很多羈縻府州——自治性很強的一種地方政府,政府首領和官員都世襲,但頭銜受唐朝封賜,政治軍事上要受中央朝廷指揮。
安史之亂這個時候,天下大亂,唐朝失去統治力,而吐蕃一時也還沒來得及殺過來,於是党項、羌就趁機開始四處活動,對唐朝西線的騷擾相當嚴重,一度甚至攻入鳳翔境內。
李晟就是透過*党項、羌的戰爭嶄露頭角的。
李晟先後擊疊州叛羌於高當川,又擊宕(dàng)州連狂羌於罕山,破之。疊州、宕州,都是原屬於隴右道的州,有一條羌水流經這兩個州,從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這裡是羌人聚居區。其地理位置正在李晟老家洮州的南面。可以推想,對這一帶的地理環境、民族情況,李晟是相當熟悉的。派他領兵攻打這個地區的羌人,算是用得恰到好處。
這些戰功並不顯眼,但作用卻相當不小。所以,李晟很快就升到了左羽林大將軍。這個官位,在品級上是正三品了。在唐前期的話,那起碼得是戰功很顯赫的資深將領了。不過當時正是非常時期,戰功獎勵非常之多,所以軍人提升到“大將軍”這種頭銜的,相當普遍。
官至大將軍,在武官的序列中,已經基本升到頭了。接下來怎麼獎賞呢?所以,只能接著到文官序列來升遷。因此到了代宗的廣德初年,約763年,李晟又因為擊党項有功,授特進,試太常卿。“特進”是文散官,而“試太常卿”則屬於試官,所帶的“太常卿”則是三品文官。因為是“試官”,所以並不能實際上任,而純粹屬於虛銜。當然,這個虛銜的品級地位都算比較高了,相當於享受部長級別的待遇。
雖然還是不夠顯赫,但李晟已經算是一個有地位的將領了。當然,他還需要更多的機會來充實自己的戰功。
代宗時期,最終平定了安史之亂。可還沒等唐朝喘口氣,吐蕃再次壓過來了,再度成為唐王朝最大的勁敵。
之前吐蕃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一是內部調整,就在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之年,吐蕃舊的贊普死了,而新任贊普赤松德贊上臺;二是要將唐朝河西、隴右乃至安西、北庭等大片地盤都消化掉。當時雖然唐朝從河西走廊撤軍,但是在安西、北庭還有一部分唐軍繼續堅守崗位,對吐蕃的進攻進行了異常頑強的抵抗。唐軍據點還一直堅持到了德宗的貞元時期。這些完全與唐朝本土隔絕而孤軍奮戰的唐軍實在是一個軍事奇蹟。
三、嶄露頭角(2)
代宗初年,唐蕃分界線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