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大唐·如此江山,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新確定。
這條邊線,差不多是今天陝西和甘肅的分界線再往西一點。北邊基本沿著黃河一線,主要據點是靈州,即朔方節度使的總部所在,在今寧夏銀川一帶;中間線則是從今固原到今天水一線,有三個節度使的地盤接境,一是慶州、寧州,屬於邠寧節度使;二是涇州、原州,屬於涇原節度使;三是隴州,屬於鳳翔節度使,在今天甘肅天水一帶;南邊線與吐蕃接境的有鳳州(今漢中鳳縣)、文州(今甘肅文縣),屬於山南西道節度使。再往南就是川西節度使,屬於唐蕃的西南分界線。
這條分界線上,可以分割成五個節度使轄區。特別是中間三個節度使防區,後面就是長安。如果防線被突破,那就能直接威脅到長安。
在代宗廣德元年(763),曾發生了一個大事件,吐蕃攻入了唐首都長安城!原來,這一年,吐蕃在進攻涇州的時候,意外俘獲了刺史高暉,高暉為了活命,投降了吐蕃,更麻煩的是,他當上了吐蕃軍的嚮導。結果吐蕃一路順利地突破防線,直逼長安。長安城根本就沒有可靠的軍隊。倉皇之中,代宗出逃,一路逃到了陝州。當時在陝州駐紮的就是神策軍。之後,代宗就是在神策軍的保護下回到長安的,就這樣,神策軍搖身一變,成了禁軍,而且成了禁軍的主力。
正是經過這次驚嚇,代宗開始大力發展禁軍力量,以便自己手裡也能掌握一支可靠的、有戰鬥力的軍隊。這種思路一直延續到宋朝。當然,宋朝的禁軍比唐朝又有很大發展。
話說驚魂稍定的代宗重新部署了西線的防守,其中鳳翔節度使一職,由李抱玉擔任。李抱玉也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一員名將,戰功顯赫,忠心耿耿。所以代宗讓他坐鎮在長安西邊這個關鍵的戰略要地上。
李抱玉剛上任,就任命李晟為右將軍,使之成為軍中的主要將領。在大曆三年(768)的時候,吐蕃再次大規模進攻,這次主攻的方向是北面的朔方靈武,有十萬之眾;另外,還有兩萬人馬進攻邠州,來勢洶洶,形勢緊張,京師一度*。
作為鳳翔節度使,李抱玉自然要出兵協防。不過他沒有直接向前線派兵,而是玩了一招“圍魏救趙”的巧計。他看準的進攻目標乃是吐蕃在洮州的定秦堡。定秦堡是吐蕃吞併了唐朝土地之後新建的一個堡壘,所謂的“秦”就是指唐朝,定秦堡,就是有“志吞秦土”的含義,顯示了吐蕃的野心。這個定秦堡,顯然是吐蕃軍事上一個很重要的據點。因為這裡是洮河流域,吐蕃可以從青藏高原下來,利用洮河,順河而下。而洮河中游離渭河上游是很近的。這樣,就可以把透過洮河運輸下來的軍糧、物資等先轉到陸地上,經過一小段距離的陸路運輸,轉入渭河,再順渭河東下,直達前線。實際上,這條路線也就是唐蕃古道。根據這個分析,我們很可以斷定,這個定秦堡就是一個軍糧、物資的中轉站——是從洮河的水運到渭河水運的一箇中轉站。
好思路還得有強勁的執行力。
李抱玉計策定好,發現需要一員可靠的猛將付諸實行。毫無疑問,最佳人選就是李晟。李晟是洮州本土人,而且此前他領兵打擊羌、党項人,轉戰於疊州、宕州,對這一帶的情況瞭如指掌,而這些正是長途奔襲的必備條件。李晟可謂是知己知彼。
李抱玉一開始給李晟五千人,李晟卻回答說:“這次任務,如果要靠人數來力取的話,那五千人就不夠了;如果用計謀巧奪,那五千人就太多了。”他請求只要一千人。顯然,李晟是打算來一次靈活機動的“巧取”。
李晟的偷襲是從過大震關開始的。大震關是唐蕃之間一個戰略性的關隘,是唐蕃古道上的必經之路。位置在今陝西、甘肅的交界線上。
出大震關;是清水縣;再向西南行一百二十里;便到了天水。然後沿著渭河河谷一路向上。渭河源頭離洮河咫尺之遙。這一路上所經路線,都是唐蕃古道,但可能是因為吐蕃大軍傾巢出動,留守力量非常有限,而且吐蕃沒有料到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唐朝還能派出奇兵突襲,所以李晟得以一路順利地行軍,成功到達了定秦堡。
在激烈而短暫的交戰之後,李晟攻克了定秦堡,並俘獲了首領慕容谷種。從“慕容”這個姓氏上看,他很可能是吐谷渾人。那麼這支鎮守定秦堡的後方軍隊,也很可能不是吐蕃軍隊,而是吐谷渾的軍隊。
另外,更重要的是,李晟一把火將定秦堡的積聚都給焚燒得乾乾淨淨。前面分析過,定秦堡是吐蕃從後方向前方運輸的一個儲存點和轉運中心,非常重要。一旦這些積聚被焚燒,吐蕃前線的後勤供給就會成問題。因此,當吐蕃聽到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