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不哭,空白協議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院在河的對岸。”他用手指指。
一群母雞在學校門口的草垛下面刨食,對於來人毫不驚慌。兩個七八歲的女孩子笑著喊著,奔過來,開啟院子的柵欄門。接著有更多的孩子湧過來,朝我們拍手,笑著,喊“歡迎”“歡迎”。
推開校長室的門,木頭門發出吱呀的怪叫。一位老人聞聲從牆角的行軍床上艱難地爬起身。
他說,是的,我是王家玉。上樓梯的時候,這位67歲的老人摔了一跤,腰部骨折,已經臥床兩個多月。
老人從昏暗的角落裡走到透著陽光的窗戶跟前,笑著,笑容落寞而沉重。孩子們的小腦袋在視窗挨挨擠擠,不一會兒,上課的鈴聲響起。一鬨而散。
這個簡陋甚而寒傖的校園裡,生活著214個孤兒。
孩子們在上課。
一年級的課桌是一塊塊的木板,鋪在水泥墩上。孩子們看到了我,齊聲地,把拼音讀得格外的響亮。
秋日的傍晚,風裡已經透著陣陣的寒意。高聲讀著拼音的六七歲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還穿著拖鞋和涼鞋。
一年級教室的後面,是聾啞孩子的教室。孩子們在畫畫。牆上貼著幾張畫好的水彩,美得讓人心痛。因為他們之中,已經有人被揚州選去當了玉雕工人。孩子們更加的刻苦,他們有了希望。
而在後面一個小小的院子裡面,三位老人手裡抱著,車裡推著五六個幾個月大的孩子。都是殘疾孩子。
老人們是放棄了家裡的勞動,來這裡幫忙的。
“想到這些孩子,我就忍不住眼淚。我在家裡什麼也幹不了,我天天來帶他們。”
他們都是孤兒。214個孤兒。他們,每一個都有著言說不盡,甚至無法言說的可悲身世。然而,他們看上去,幾乎是快樂的。他們的笑容熱情而靦腆,他們的眼神單純而清澈。也許,在經歷了太多災難的之後,衣食無憂,就是他們心目中幸福的全部含義。
孤兒們人生當中的這個小小綠島,是從王家玉的一次街頭偶然開始的。
1994年。
“我到潁上縣城去辦事,五六歲的一個孩子,在垃圾堆裡扒東西。辦完事回來,他還在那裡扒。我說,孩子,這裡東西髒,不能吃。我買了兩個燒餅給他。後來,幾次來縣城,都遇見他。就每次給他買兩個燒餅。他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