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上僅略述梅毒的病徵和症候,它們正是各個階段臨床梅毒學家所面臨的挑戰。

熱心偵查:追溯診斷的精細藝術(1)

對於喜歡追根究底的人而言,沒有其他疾病像梅毒那樣,令人又愛又恨,因為梅毒擅長模仿許多其他狀況,甚至解剖檢查都看不出來。

——埃文·托馬斯

“梅毒”這個詞在19世紀是忌諱的。很少人會寫出來,無論是在信函或印刷品中,甚至很少說起,只有可憐的患者才會向最親密的朋友提起,而且都有一種默契,絕對不會再提起。要找可以信賴的醫生,才能保守秘密。醫生如果知道有傳播疾病的風險,經常要面對道德的心理衝突。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小說《損害》(Damaged Goods)中的小鎮醫生,就面臨這樣的困境。一位感染初期梅毒的年輕人找這位醫生診治,還打算結婚。醫生應該警告未來的新娘嗎?他沒有,結果新娘生下一位受感染的嬰兒。醫生再次面對嚴重衝突,因為這男人打算為這危險的嬰兒僱用奶媽。

很少有人在傳記中承認梅毒,而往往採取各種婉轉的說法,以其他症狀來代替,如麻痺性痴呆,有時候就以“癱瘓”取代末期梅毒。傳記作家忽視梅毒對人的影響,通常是因為沒有理由懷疑寫作物件得過梅毒,或是文獻檔案無蛛絲馬跡。有時顧及還活著的家屬,因此故意隱瞞或是略而不提。有時發現與梅毒不相干。有些人以引用文章方式附帶說明,或是在腳註中提到,最多另闢短文,好像梅毒不過是感冒一樣,而非影響終生的重大事件。許多人認為,提到梅毒似乎太粗魯無禮,作者不願意指稱一位偉大人物感染梅毒這種可恥的疾病,以免作品和梅毒連上關係,甚至只因為稍微提及梅毒,全部作品就要遭到詆譭玷汙。

醫學傳記作家經常成為“偉大的模仿者”的犧牲品,只看到梅毒模仿的疾病。死後的診斷往往發現梅毒的明顯線索,但因喜歡推翻前人結論,結果大家看著一大堆診斷書,搔破腦袋也沒有結果,其實惟有梅毒是最適當的解釋。專家認定某種疾病,就只專注於相關的病徵和症候以尋找證據,卻沒有退一步看看屍體或其一生,以獲取更完整的資料。如果有哪種疾病需要完整了解,才能作出推測和偵查,那就是梅毒。

哈欽森於1887年出版的《梅毒》一書(在紹丁以顯微鏡發現螺旋體之後,到1909年已修訂改版數次),成為醫界確認和治療這種隱藏疾病的指導手冊。哈欽森說明各種痛苦又難以理解的狀況,其實與梅毒有關。他一生觀察數千名患者,利用所收集的案例作研究。他覺得很幸運,能看到自己以“藍色水銀小藥丸”治療的年輕人也為人祖父。

對哈欽森而言,梅毒在診斷上有其困難:看起來像是其他疾病,發作時也與其他疾病相符合。“只要是叫得出名字的疾病,幾乎沒有不被梅毒模仿的,梅毒無法竄改的疾病少之又少。”'1'更令人困惑的是,無法以特殊的症狀來證實梅毒:“梅毒沒有獨屬的創傷或形式。”'2'他審視患者的病歷,並且仔細觀察臨床症狀,以確定診斷結果。

斯托克斯同意哈欽森的兩個診斷挑戰:梅毒有特殊的技能“可以模仿任何醫學領域的每種疾病”'3',梅毒從來不會只有一個診斷線索。他呼籲梅毒偵探發揮福爾摩斯探案的精神,隨時“注意身邊的線索,就像獵人悄悄追蹤危險的大型獵物”。'4'他認為要確認梅毒,主要的障礙在於醫學專業人員對於這疾病的懷疑度太低,“因為梅毒詭計多端,善於偽裝、欺騙、狠毒”。'5'這種疾病隱而不現,症狀又很分散,醫學偵探必須高度懷疑,像“雪貂一樣地追蹤線索”'6',並且提高警覺,在看似毫無瑕疵的表面下搜尋病理學的過程。

醫生如果懷疑有梅毒,通常必須依靠臨床觀察所獲得的資料做診斷。如果初期的潰瘍很小,而且發燒輕微,患者可能沒有注意,或者需要鼓勵才想得起來。梅毒專家最好一再審閱患者的病歷,要知道患者想保守秘密的話,多年來已經知道如何說謊隱瞞。詢問患者的家屬,看看有沒有異常甚至犯罪的跡象,因為這是患者在第三期梅毒階段可能出現的行為。以聽診器聽大動脈清晰變化的音調,這是梅毒患者患心臟病的警訊。如果疑似感染梅毒,看看有沒有關節痛、肌肉痛、頭痛、胃痛等繞著全身移轉,有沒有興奮和沮喪、緊張、神經失調、顯著的慮病症,有沒有出現病情危險、發作或是長期住院。不過最重要的是,累積各種線索和徵兆,建立梅毒的終生髮展模式,這樣才能確定是不是梅毒。

如果梅毒學家診斷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雷王

元如一

重生之娛樂帝國

大刀闊斧

龍的煩惱

丟丟

戀戰星夢

韓錯

十佳女

冬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