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997章 朕要打一窩,崇禎盛世,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崇禎皇帝朱由檢來說,朝鮮開戰的最大問題就是交通問題,跨海作戰,即便是大明的經濟已經開始恢復,同樣支撐不了,而在廣東福建和臺灣固守的話,即便是來十萬人,所花費的開銷也抵不上出兵朝鮮的一萬人,更何況是三萬大軍。

大明軍隊跟建奴大軍在朝鮮的戰爭,就恍如兩個男人在泥地裡面打架,一拳一腳都很痛苦。因此皇太極將思路放在了找外援上面,而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知道了這個情報之後,並不理會。

“皇太極找日本人?十個日本,朕都不放在眼中,荷蘭人敢跟日本夥同的話,朕就發兵打到歐洲去!”朱由檢沉著臉對王承恩道。

王承恩見皇帝並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頗為擔心,“大明各地的災情日益頻繁,皇上切莫高估了大明的承受能力啊?3月,張獻忠率軍自潛山出,連破太湖、蘄州、黃州等地。二十五日,獻忠率軍與明軍大戰於太湖之鄷家店。獻忠以數萬兵圍大明軍隊數重。又遣將統軍阻擊史可法等援軍。時天雨,農民軍從四面進攻,短兵相接,斬大明將潘可大等四十餘人。大明軍隊大敗,損兵六千餘。獻忠率軍乘勝東取和州、含山、*等地。中原戰事已經陷入膠著,此時如果皇太極再招來日本人,皇上如果再增兵朝鮮的話,恐有大患。”

乾旱初期,黃河流域僅少數地區有莊稼受害和人畜饑饉的現象。後來旱區向南擴充套件到蘇、皖等省,個別地區有人相食的現象。到了1640年和1641年,年降水不足300毫米,每年5月至9月旱情加重,禾苗盡枯,莊稼絕收。山西汾水、漳河均枯竭。河北九河俱幹。白洋淀涸。這種澱竭、河涸現象遍及各地,人吃人現象嚴重發生了。1640年,晉、陝、冀、魯、豫嚴重乾旱還伴隨著蝗蟲災害和嚴重的疫災。使災情更趨嚴重。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飢死,餓殍載道,地大荒”。甘肅大片旱區人相食。陝西“絕糶米市,木皮石麵食盡,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

在原本的歷史當中。崇禎十二年(1639年),每石米價銀一兩,崇禎十三年以後,石米漲到銀3兩至5兩,加上沉重的賦役,民不聊生,迫使農民揭竿而起,起義不斷,導致明朝崩潰。崇禎時(1628~1643年)外有清兵臨境,內有連年旱災。河北、山東大量災民棄耕逃亡。很多村莊變成無人村。自然災害導致了經濟的全面崩潰,並激化了社會動盪。崇禎時陝西關中爆發了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很快席捲大半個中國。

1644年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1650年後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康乾盛世”,其實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攥緊了拳頭,他上一世優柔寡斷是因為手中實在是沒有對抗的資本,做每一個決定都艱難無比,這一世,他的境界已經昇華,人生無論遇到了什麼風雨。都不能不要臉面,他怕死。但如果一個國家的尊嚴都不存在了的話,死又有什麼可怕的地方?“王承恩。你的意思,朕很清楚,你說的這些,朕也很清楚,兩面打仗,大明打兩面,三面打仗,大明打三面!手中的兵馬錢糧不足,有多少就拿多少出去打,記住一條,大明就是永不言敗!永不放棄,除非是朕死了。”

王承恩不敢做聲,立於一旁,等著皇帝下達聖旨。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心思在飛快的轉動著,國家大事,並不是計算出來的,也許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能夠靠計算出來的,最好的謀士,往往都是最會洞察人心的人,而並不是那些工於算計的人,否則都找數學家來就可以了,現代會做生意會做官的人,也沒有幾個是有多麼深厚的理科知識。

看著眼前的文竹,細細的竹竿,似乎能被風一吹就斷,卻能夠支撐氣一大片的竹葉,朱由檢為那文竹澆了一點水,碰了碰那些翠綠的葉子,眼睛卻是瞪著的。

崇禎皇帝朱由檢冷靜的喝了一口茶,點上了一根菸,看著地圖沉思一陣,“朝鮮暫時不增兵,對於中原反民,洪承疇那點人馬是不夠的,必須增兵,在年內幹掉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讓孫傳庭發兵五千奔赴中原戰場支援,一定要咬住高迎祥!”

王承恩點點頭,躬身領命而去。

朱由檢卻不清楚,在福建水師將廣東的英國人全部吃掉,將葡萄牙人驅逐之後,訊息傳遍了大明各地,固然是能夠讓國人振奮,但大部分人實在是對於皇帝的動輒開戰,有了牴觸的情緒,中國人畢竟是以儒家為宗旨的,儒家可沒有哪一條是教人家睚眥必報。而是提倡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嬴政失眠,熊孩子講荊軻刺秦哄睡

隻手換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