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清朝的皇帝,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隆崩於養性殿,嘉慶、咸豐崩於避暑山莊,道光、同治崩於養心殿,光緒崩於瀛臺,皆奉遺體於乾清宮,在此大殮或行正式祭禮。
第二件要做的事,是遵奉遺命尊嫡母及生母為皇太后,再以奉太后懿旨的名義,以嫡福晉亦即所謂“元妃”為皇后。在此期間,處分重大事件,對外輒用“奉遺命”的字樣,有關宮闈則用“奉懿旨”的字樣。
接下來是頒遺詔又稱“哀詔”;然後欽天監擇日在太和殿行即位禮,禮畢頒“恩詔”,佈告天下,新皇帝已經正式產生。
稱為“恩詔”者,因為嗣君即位,與民更始,大赦天下,“非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所謂“常赦不原”即“十惡不赦”。此外耆齡百姓及孤苦無依者,賜帛賜米,亦有規定,總之加恩中外,所以稱為“恩詔”。
新帝年號的確定
恩詔中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必須說明,即是定年號。新君的年號,照例由明年起算,而且非正式即位以後,不能頒年號。文宗崩於熱河,穆宗未奉梓宮回京行即位禮,即有用新年號的“祺祥通寶”的“樣錢”出現,為此,李蓴客頗致譏評,殊不知此為別有經濟上的理由之從權措施。以後會談到,此處不贅。
年號起於漢武帝,但歷代帝皇似乎全未考慮到歷史記載的方便,動輒改元,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直到明朝,始劃一為一帝一年號而仍有例外:一是英宗,年號先為“正統”,復辟後改為“天順”;二是光宗,萬曆四十八年秋即位,一月即崩,熹宗接位定明年年號為“天啟”,如是,則光宗竟無年號,因定即位之日起至年底為止為“泰昌元年”。一年三帝兩年號,在正統的王朝為一罕見的現象。但清朝的年號,自入關開始,一帝一號,始終正常。
年號關乎“正朔”,等於御名的別稱,自應較常人命名格外慎重,或出親裁,或由軍機大臣及南書房翰林擬呈圈定,皆幾經斟酌,絕不會不通不妥,鬧出宋太祖用偽號“乾德”的笑話。其原則大致如下:
一、避免使用前朝末代年號的字眼,如“崇”與“禎”。
二、聲音響亮,絕無拗口之弊。
三、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深入淺出,令天下臣民共曉的涵義。
自順治以後,年號的涵義如下:
1�順治——入關之初,天下未定,願將順民意,以求大治。此一年號顯然有撫慰的用意在內。
2�康熙——天下既定,與民休息,希望安居樂業。
3�雍正——雍為雍親王,正為正位。特選此兩字,正見得其得位不正;世宗喜自作聰明,類此弄巧成拙之事甚多。
4�乾隆——乾卦在五倫中象徵為男、父、君,用於年號自是指君。乾隆者“乾運興隆”,可見高宗得位的基礎是很薄弱的。此年號配合其他各種跡象,透露了許多秘密。
5�嘉慶——此年號為高宗內禪時所定,嘉是對嗣皇帝的嘉許、嘉勉,慶者高宗自祝。
6�道光——光大道統之意。清朝諸帝年號,道光的涵義比較空泛。
7�咸豐——道光年間,積極整頓鹽務、漕運、河道,但鴉片戰爭的結果,顯示財用不足,國勢中衰;文宗即位,以求富足為第一要義,因稱咸豐。
8�同治——穆宗年號本定“祺祥”,辛酉政變,“三兇”被逮,兩宮垂簾,恭王執政,同治的涵義非常明顯:太后臨朝聽政,並不專斷,願與親貴大臣共同治國。
9�光緒——緒有二義,一為統緒,二為次緒。張衡《東京賦》:“故宗緒中圮。”注曰:“緒,統也。”所以年號用此緒字,既以表示德宗為外藩迎立,亦以表示兄終弟及的先後次序,於德宗的身份異常貼切。同光之際,詞臣最盛,故能選用此精當深刻的字眼。光自是光大之意。
10�宣統——迎立溥儀的懿旨,明白宣告,溥儀入繼為穆宗之子,兼祧德宗。此是根據慈禧的意旨,明白宣告統緒,用意亦在防止醇王一系,或者會引明世宗的故事,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在宗法上引起爭議。
。。
御名如何避諱
在年號之外,御名應如何避諱,亦是在即位之初即須明白規定的一件大事,否則民間無所遵循,會發生觸犯“大不敬”嚴重罪名的可能。
清太祖名努爾哈赤,太宗名皇太極,世祖名福臨,都是滿洲語的譯音,既未以漢文命名,自不發生避諱的問題。又自文宗開始,上一字不必避諱;而至德宗以後,對避諱亦不視為嚴重的問題,所以此處所說重點,在康、雍、乾、嘉、道、鹹、同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