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公務員並非官老爺,紅色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狀況持有堅定的信念,並且能夠準確洞察行政部門的屬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改革沒有避風港
“古代曾有一位將軍在上戰場之前,將家人全部殺死。這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的家人在戰爭結束後卑屈地被敵人屠殺。這是因為,在抵達戰場之前他已經想到了這場戰爭的結果,並且預想到家人的結局會是怎樣。
但是,在IMF這種管理體制下,我想透過裁減公務員的方式獲取戰爭的勝利,是否不太現實。公務員所從事的工作,並不是需要時隨便選出人來培訓幾天,就可以勝任的。透過裁減部分公務員的方式以換取國民的理解,這種想法非常危險。難道因為IMF改革就要使其子女捱餓、輟學嗎?請不要忘記公務員及其家庭成員也是韓國國民。
我真的開始有些懷疑部長您是不是我們的‘父親’?倘若沒有‘子女’存在,‘家庭’的存亡還有什麼意義?日後,您也將從如今的位置上退居下來,您的照片也將會掛在會議室的牆壁上,成為一段歷史。希望您能給行政自治部留下美好的回憶。”
“許多公務員在忍受著微薄薪資、人員過剩、國民的誤解、責怪的目光以及‘我們被公司炒了,你們公務員也得被炒’式的所謂“水怪邏輯”等種種壓力下默默地工作。但是,即使在100名公務員中,只有一名公務員犯下錯誤,普通國民也有權利批評政府部門。對待國民的這種批評,難道你能夠以‘稱職的公務員比不稱職的公務員多’為理由進行反駁嗎?
因IMF導致的國家經濟危機,遠比公務員們的想象更為嚴重。我曾經在火車站的候車室中睡過一晚,目的是為了瞭解媒體上所報導的失業人群的具體數量及其想法。結果竟是,在經歷八年公務員生活之後的今天,我才明白作為一名公務員是多麼幸運的事情。並且,深深感受到行政部門也不能夠成為結構調整的例外。”
以上是兩位公務員發表在行政自治部網站上的文章。此二人對行政部門改革的看法截然不同。時至今日,也許尚有許多公務員對前者的看法持有同感。很多人指責行政部門沒有跟進整個社會的改革步伐,狀態依然如故。新政府內閣上臺後,已經過去半年的時間,但公務員的狀況卻沒有發生絲毫變化,因此,國民對於改革沒有彈性這點怨言頗多。
改革步驟尚沒有正式實施,但很多人只是聽到口號,就誤以為改革措施大部分已經實現。此外,道德散漫的風氣四處蔓延。在公共部門的結構調整過程中,竟然有人公然要求特殊的人事安排,而高層官員退休後去下屬部門任職的問題依然屢禁不止。
在改革的關鍵時刻,“與其在做事之後要承擔責任、倒不如什麼都不做”的想法正在蔓延,“安於現狀、不作為”的思維方式重見苗頭。
創意氛圍消失殆盡。大部分人均在察言觀色,等待上司安排工作。另外,那些認為因朝野間的政權更迭而失去了既得利益、遭受冷落的犬儒主義勢力亦不可忽視。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一定要進行變革。
目前,我們正處於改革變化的漩渦之中。因此,需要對盲目擴張的大企業以及因不良經營導致外強中乾的金融業、勞資糾紛不斷的產業現場等整個社會層面進行改革。
其中,對行政部門的改革是克服國家危機的首要步驟。因為在整個社會都需要進行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僅讓行政部門成為避風港是決不能容忍的事情。特別是對權威主義政權、官商勾結和政府管理金融、貪汙*、全球化的失敗等因素導致IMF管理體制和國家危機的指責,整個行政部門應深刻地進行反省。
行政部門的改革已不只是公務員個人或政權層面上的改革,而已經成為與國家存亡息息相關的問題。改革者需要以能夠放棄“既得利益”的心態作為出發點,進行廣泛、根本性的改革。否則,只是徒勞無功,實現改革的目標將變得遙遙無期。
專家們一致認為,在進行民間部門的結構調整之前,如果公共部門不能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則很難實現有效的體制改善和對外信任度的改善。所以,公務員應捨棄“每次換屆時上任者都會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形式主義”、“時間久了總統和部長都會感到疲勞”等等貪圖安逸的想法,作為改革的主體行政部門理應走在改革的最前方。
我自擔任行政自治部部長後,在六個月的時間內裁減了18%的總部職員。因自身能力或意志力薄弱沒有得到任職機會而面臨失業危機的職員達到100多名。這與目前總部800餘名職員人數相比,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