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碩迷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這一定不是我寫的文,撲碩迷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種怎麼也拉不回來的勁頭,也許是註定要走文藝這條路的吧”。經過幾番交涉,學校終於給開出了證明。
馬德華(9張)
有了證明,接下來就是戶口本的問題了,“那時候家裡的戶口本都是鎖在小匣子裡的,鑰匙在我媽身上,我媽從小比較寵我,我就偷偷跟她說先瞞著我爸把戶口本拿出來去考試,考完了再說。當時想幾千人裡面挑幾十個,不一定考上考不上呢,考不上也就不用跟我爸說了”。然後馬德華就拿著自己攢的兩塊錢去中國京劇院報名考試了。
棍棒下學戲
清晨,伴隨著一串腳踏車鈴聲,郵遞員來到馬德華家門口:“你們家的信,好像是錄取通知書!”正好站在院子裡的父親接過了信,撕開一看,頓時火冒三丈。馬德華揹著父親偷偷去考京劇院的事情終於露餡了。整整一天,馬德華站在院子裡沒敢進屋,只要一看見他,父親便怒不可竭。最後馬德華的乾爹過來勸道:“孩子是去學他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的本事,又不是去偷去搶,他願意學什麼就讓他去學吧。文化知識以後還可以再學,學藝要是過了年齡可就學不了了。”經過幾番勸說,父親終於同意了,並跟馬德華約法三章:不管受多大苦不能回家哭訴,不管遭多大罪不能半途而廢,要學就要一門心思幹好,不能讓京劇院退回來。
1959年,14歲的馬德華進入中國京劇院開始學習京劇藝術。京劇,一招一式都是功夫,其中所受的苦自是不必說的。“那個時候不叫學戲,叫打戲,打罵是經常的事。戲曲演員練哪一個功都沒有舒服的。每天就是沒完沒了地拿頂(靠牆倒立)、側手翻、踺子跳、喊嗓子等。當時年齡小,對老師的嚴格恨得牙根癢癢,長大了開始唱戲以後,就開始感謝老師。那時候我放假回家洗澡,脫下衣服身上全是青一塊紫一塊的,都是老師打的。我媽看見了心疼得不得了,可我從來沒說過一聲苦,因為和父親約法三章,心裡一直憋著一口勁。”
即使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生性活潑的馬德華仍然沒有忘記淘氣,只要是調皮搗蛋出么蛾子的事肯定都有他一個,久而久之老師開始讓他演丑角。然而武生、大英雄一直是馬德華的夢想,讓他演丑角,他是一千一萬個不願意。京劇院的很多老先生也都來開導他,後來馬德華慢慢地知道丑角其實是非常難的,所謂“無醜不成戲”,所有的旦角都離不開丑角。想通了以後,馬德華開始在醜行裡下了很大的工夫。“其實我學醜行身體條件並不是很好。丑角都是又矮又醜的,一臺戲腿都要彎著。我的身高在戲劇裡邊偏高。但是一旦作為一個丑角,深入到裡面去學習以後你就會發現有很多東西是其他角色根本學不到的。”
馬德華在京劇院學了兩年,之後就留在了京劇團開始演戲。“我第一次演出演的是《鬧天宮》裡的土地神,就是看蟠桃園的那個。開始的時候確實有點緊張,上了戲臺你就會意識到平時訓練的重要性了,很多東西靠的就是平時的積累。那個時候我們還是以學戲為主,人家有演出我們就跟著上。”沒多久馬德華就被調到了北方崑劇院,繼續演醜行。那段時間馬德華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他發現自己有那麼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崑曲是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在中國算是京劇的鼻祖。昆醜比京劇裡的丑角技藝高,有些戲都失傳了。我到北方崑劇院後繼續演醜行,空餘時間也學點日語,研究日本的能樂。”
文化大革命期間,崑劇院解散,停止了一切演出,馬德華開始演樣板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等。文革後,他回到崑劇院繼續演戲,之後沒多久,便傳出了中央電視臺要拍《西遊記》的訊息。“我那時候正在演《大鬧芭蕉洞》的舞臺劇,在裡面就飾演豬八戒這個角色。當時朋友就跟我說:中央電視臺的楊潔導演準備拍《西遊記》,在全國招演員,你應該去試試,你很適合演豬八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