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部分,皇帝、文臣和太監,擊水三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相同的想法。
讓我拿太監亂政最嚴重的明代來分析。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鑑於歷史上太監亂政,想了很多招防止太監有權。比如說他一再告誡後代繼位的子孫,只能用太監在宮中伺候皇帝、后妃的起居之類的小事,決不能委託他們去辦政事;再比如招錄的太監必定是文盲,讓他們不具備干政的才能等等。防範不可謂不嚴密。
可是明太祖的遺詔一再被後代子孫忽視,到了明代後期,軍政權、情治權、財權、用人權無一不操縱在太監手中,難道能簡單地說這些明代皇帝都是朱元璋的不孝子孫嗎?
非也,皇帝一人乾綱獨斷,他便不信任各級官員,也不信任所謂的先皇留下來的制度,只相信自己,以及自己身旁的親信。——這是人的弱點決定的。
明朝真正讓宦官手握大權的是從朱元璋的兒子,永樂大帝朱棣開始的。朱棣興兵南下,奪了侄兒的江山,其皇位得來不正,自然很難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因此對不合作的官員,例如方孝孺等人,可以採取“誅十族”這類殘暴的手法,讓天下士人噤若寒蟬;儘管明代皇帝也一再踐踏士人的人格,如打屁股等等,但讀書出身的人,總有些氣節,孔孟的書不是白讀的,明代不怕掉腦袋敢於對皇帝進諫的文臣也前赴後繼。要把這些政府官員從心理上完全變成奴才,朱棣做不到,他老爸朱元璋也做不到。
面對侄子孝文帝留下來的龐大帝國官僚層,不可能全部換掉,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