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回憶錄,閻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事地傷害他,甚至出於惡意。他年紀很小時就開始工作了,既勤奮又認真,簡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己事,把淡泊禁慾作為神授的生活準則。
十五六歲以後,本的性格完全形成了。從外貌看,他儀表堂堂,令人羨慕。他充滿青春活力,具備了所有促使自己走向成功的美德:勤奮、穩健、值得信賴以及其他許多優點。他的“高貴者行為理應高尚”的看法更增強了他那善良的本性。這是因為他始終覺得自己能有聰明才智是件很幸運的事,同時他也渴望留給世人一個好印象。出於對自己智力的自信,他理所當然地認為他一定要體面地做好每一件事以獲得成功。
本對別人的批評反應極其敏感,使他性格形成了兩個顯著的、幾乎可以說獨有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為了避免任何指責和非難,他竭力把事情做得既體面又討人喜歡。另一個特點是:他不願意評判別人,甚至於逐漸變成絕不願評論他人。對周圍的人,他有一個理想的交往方式。他始終表現得彬彬有禮,和藹可親,極其耐心,避免和外界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如果會傷感情,哪怕是籠統的爭論他都不參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本傑明在任何領域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
獨立性,他的判斷力使他深信自己的行為決不能僅僅聽命於常規和偏見。當交往中的繁文縟節只使他違心地行事時,他逐漸覺得有點厭煩。但這也僅僅是表面上有所改變,並沒有影響他與周圍環境的本質關係或反映出他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已有什麼變化。
他和周圍環境的關係並不像他早年所渴望和期盼的那樣處理得很成功。比較而言,他和女人的關係處理基本上欠妥。縱觀他的生活,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吸引他的或是他所喜歡的女人。在他度過了早期一段清教徒式的生活後,他的性生活也不匱乏或單調。在他看來,自己和女人之間的麻煩僅僅是因為女人們懷疑他的優秀品質,特別是懷疑他的好脾氣和才智。反過來,本對他身邊的女人也產生了反感和非難的情緒。部分出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體會,部分可能出於他本人的想像,本認為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是不可理喻、頤指氣使,對他的和善和耐心不領情,而且一意孤行地窺探他私人生活的禁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63歲時的自述(2)
直到晚年,本才遇到一位心地善良、性格溫和、氣質高雅的女士,而這些優點在別的女人身上他從沒看到過。在她面前,本覺得
他能敞開心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須像對其他人那樣處處提防。在這位女士的影響下,他平生第一次懷疑他是否應對外界持有防範戒備之心。自
從大學畢業以來,為什麼他認為沒有一個人,不論男人或女人真正地在思想感情上與他打成一片呢?為什麼他
不曾有親密的夥伴或真正的好朋友呢?
本重新反省自己的性格。他發現自己不太會阿諛奉承。不過也看到了自己寬宏大量的姿態掩蓋著自滿、自私、勢利及某種矯揉造作,看到了平靜的外表掩蓋著一定程度的個人主義。本的第三任妻子曾說他很仁慈,但他算不上一位大丈夫。這句話的確一針見血。實際上,他缺乏真正的同情心,也不能真心地去分享別人的快樂和分擔別人的悲傷。他對信念的執著,對藝術創作的激情,對有利於自我發展的事物的關注,以及對自身榮譽的追求,都完全不受個人感情的影響。他抱著坦誠的謙遜冷靜地對待表揚,但是這種謙遜本身就是他自豪的一種體現,並且與虛榮毫無區別。他的正直和誠實如同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說的一樣,是“人們潛意識中的正直和誠實”,被他的自我優越感所掩蓋。與蘭多
蘭多(Landor,1775—1864):英國詩人、散文家,代表作為多卷本散文著作《想象的對話》。——譯者
一樣,本不和任何人競爭,因為沒有人值得他去競爭,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他只把本人作為知己和精神依託。
他的平易近人出於自然而然、持久不變,實質上是他的第二天性。他的第一天性是對別人敬而遠之。本最終意識到了自己性格中的這一點。他覺得應當少一點優越感,多一些人情味。一位新結識的女士進入了他的生活,大大克服了他的缺陷。從60歲起,他又一次全面開始發展感情。他深信“愛不再是生活中的一種經歷,而是生活中特有的體驗”。他想起在大學二年級時寫過的一首詩,詩中洋溢著第一次熱戀的激情。現在,這種已逝的激情再一次湧現在他的眼前,並對他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