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全球化為什麼可行,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說,這個比例是非常驚人的。商品貿易對總產量的比例在同一時期從47%提高到了66%。62001年,中國的總商品出口額達到了2 660億美元,相當於全世界的4?3%,而在1977年僅為0?7%。7到2001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商品出口國(歐盟國家相互的貿易也包括在內),落後於英國,但已經超過了加拿大和義大利。同時,流入中國的私人資本也從1990年相當於GDP的3%提高到2000年的13%。到2001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3 950億美元,佔世界的6%,而在1990年僅為250億美元。到2000年,新增外國直接投資相當於中國總固定資本形成的11%,外國企業貢獻了中國製造品銷售額的31%,以及更令人吃驚的出口額的50%。8或許理論上依然有這樣的可能: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與它和世界經濟的融合無關。但這樣的猜想未免過於荒唐。
印度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程度要差得多,因此不奇怪的是,其增長速度也不那麼惹眼。不過印度的變化正在逐步顯現。20世紀80年代印度的商品出口額有所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外匯危機的爆發,結束了80年代面向國內為主的自由化改革程序。而在對外的自由化改革啟動後,自1990年至1999年,印度的出口額保持了5。3%的年增長速度。印度在世界商品出口額中的比重從1951年的2。1%下降到1980年的0。4%,到2001年已逐漸提高到0。7%,位居世界第30位。在1990~2000年間,商品貿易額與GDP的比例從13%提高到20%。印度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