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花未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軟肋與機心,把後宮當成副本,木落花未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傷咽喉,嘶聲力竭陳情道:“聖上慧眼如炬,明察秋毫,是非對錯自在君心,臣不敢妄言。只是太子純孝,有目共睹,若因奸佞而蒙冤,臣等甚自是痛之。聖上既是明君,又是慈父,怕是比臣等更痛啊!微臣不忍天家有憾事,不忍朝堂有憾事,惟請陛下三思,詳查此案,還太子以清白!”

有御史中丞這樣敢發“冒死之言”的馬前卒,早就綁死在東宮一系的大臣自然抱團奮力一搏,紛紛出言請章和帝三思。

因他們只是請皇帝把案子查清楚,或者說,分說明白,既不求情也沒減罪。其他不說中立黨默然不語,神情微微贊同,便是對立的黨派,也不好發聲讓章和帝當機立斷處置了太子。

那畢竟是皇帝的血脈,是一國的儲君。

現在落井下石倒是爽快,日後但凡皇帝有一絲懷念或後悔,遭殃的還不是他們這些不姓夏侯的人!

而最有立場能夠直言打壓太子一系的,自然是玉德妃一派。

可惜玉德妃母子三人皆非結黨營私之人,朝上並無其門人,平時許多人願意結個善緣,現在需要有衝鋒在前的卒子時,卻實在顯得勢弱。而玉德妃的天然同盟,她孃家兄弟,十六衛上將軍曲大人,又是個石頭養的木頭人,向來唯章和帝龍首是瞻,從無二話。

只是今天這種情況,他居然還是從頭到尾不發一言,朝上眾人搖頭嘆息之餘,也不由得心生敬服。

章和帝眼中見得朝上種種般般,那利益糾葛、派系林立,實在是清晰得令人覺得無趣。

章和帝開始“審案”。

因罪魁已經伏法,事情經過也已經刊登邸報,程公公剛剛還繪聲繪色說書一場,並無再多問的必要。今日自然是太子一脈要洗清罪名,無外乎要說說那妖孽是如何投在東宮,又如何施展妖法迷惑太子——當然,妖孽抓住的是太子極孝君父這個軟肋,而不是窺伺帝位的野心。

最關鍵的是,——“兒臣被妖孽迷了心竅,一著不慎,遲疑猶豫,竟然不信長宸公主,不信玉德妃娘娘,以致於衝撞父皇。甚而,我大慶之祥瑞因此遠走……長宸公主歷劫失敗,不但不怪罪我等罪人,仍承諾護佑我大慶……我身為太子,卻無識人之明,遺禍天下,罪不容赦。”

太子這番陳情,看似認罪之言,無一絲狡辯之意,卻實實在在抓住了此案唯一的翻身契機。

——長宸公主直接被弄回了天上,這陣仗當然嚇人。在關鍵時刻夥同妖孽威逼皇帝,更是實打實的罪證。乍一想,太子這是必死之局呀!可偏偏章和帝既沒有將太子斬殺當場,也沒有一杯毒酒了斷親子性命,一切就有了可轉圜的餘地。就像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事的,絕對是謀逆,可“清君側”本身,並不是謀逆啊!

太子心腹擅闖禁宮,手持利刃行刺皇嗣,自當死罪,太子也該有御下之責——可那是妖孽,太子怎能掌控?妖孽已死,太子何辜!

太子率屬臣威逼聖上,妥妥的謀逆,死罪——可那是被妖孽妖法矇蔽,況且太子只是要求查公主,並未有弒君之言……

於是,巧舌之下,太子竟只有過,並無罪了!

畢竟,就是受害的玉德妃一系,也並無一人受到實質性的損害。說功利些,長宸公主這個祥瑞,雖然被逼走了,但並沒有怪罪降災的意思,甚至承諾了只要章和帝、玉德妃健在一日,就護佑大慶一日。於是太子是闖禍了,但這禍卻沒有造成什麼後果。

甚至大家心裡不是不慶幸,長宸公主不在此間,不然,大家豈不是隻能對其俯首帖耳?

如何甘心?

這等超脫世俗的存在,就不該存在於世俗。

大慶臣民或許說不出神權、君權的理論,但心裡還是明白,一旦那等超脫世人的存在站在高位,對他們的利益會產生怎樣毀滅性的損害。

無關的大臣實在佩服太子這危局之下清晰的思路,以及那能直指事件關竅與人心隱秘的善辯能言。獨孤世家,名不虛傳。亂世能攪動風雲,盛世可掌控朝局,政治,似已經篆刻在他們骨血裡。

親玉德妃一脈的大臣卻忍不住有些憤恨。

尤其是寒門出身之人。

便有大臣耐不住,出列道:“太子有無謀逆之心,陛下自明,臣等不敢妄言。但是對祥瑞不敬,此罪或與欺君同也!”

來了。

那等泥腿子果然短視。

太子低著頭,忍不住翹起嘴角。

再是神秘莫測、高高在上只要在我大慶,難道還能與皇帝比肩?

便是為了讓天下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神大軍閥

暮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