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火藥,是不是?羅盤,是不是?那多了。另外,我們的絲,我們的茶葉,我們的印刷術,那多極了。所以說中國是很偉大的民族,我們對世界文化,對世界文明,做了很大的貢獻,這個什麼時候你也不能忘掉,外國人也不能不承認。可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接受別的國家的,所以這才是“交流”。如果光抄別人的,那不叫交流,如果光給別人,也不叫“交流”。所以現在哪個民族也不能講,這個文化是我們這一個民族創造的。哪個民族也不能這麼講。如果這麼講的話,只有法西斯,德國法西斯,希特勒,他們講。他們是什麼Nordic人種,那種人是世界文化的創造者,我們這種人是文化的破壞者。法西斯是騙子,是瘋子。腦筋正常的人是不會那麼講的。世界民族,不論大小,都對人類共同文化做出了貢獻,當然貢獻不完全一樣。我剛才講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偉大的民族,我們有很偉大的貢獻,這個你不能否認。

最初,文化交流大概由於交通工具和地理知識限制,有限度。過去石器時代,你出去走路能走多遠呢?可是隨著歷史的前進,交通工具一天比一天好,是不是?我曾經開玩笑,我說唐僧取經,從中國到印度,走了3年,現在5個小時到印度,唐僧當時他能相信嗎?沒人相信。地理知識一天一天擴大,因此,交流也就一天比一天頻繁,越來越頻繁,所以現在我們這個交流快得不得了。平常我對這個事情不大注意,前幾年我看見的是喇叭褲,下邊一大塊;現在我一看沒了,又瘦又尖,成了牛仔褲了。這怎麼來的呢?喇叭褲不是中國的發明創造,牛仔褲也不是中國的發明創造,都是外國來的,而且變得很快。穿衣服恐怕變得最快,特別在我們這些青年同志身上最快,我們這些老頭子看不出來了,反正幾十年一貫制。我的意思就是說,歷史越往前進,交流越頻繁,交流內容越深刻、越多。

那麼我們現在看看,古代的我想不講它了,就是從鴉片戰爭以後,從1840年以後,我們中國近代史開始,我們這個國家同外國的來往,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呢?因為這個跟我們以後講的有關係,所以必須說一說。我們現在講中國近代史,有一本書,一個洋人寫的,叫《劍橋中國晚清史》,他講了一句:中國近代史,就是從鴉片戰爭以後,“從根本上說,是一場最廣義的文化衝突”。文化衝突,中國文化和西洋文化的衝突。這是講歷史的內容。當然他這個意見,不是他一個人講的,說這話的很多。就說我們近代史,不管是政治方面、經濟方面,都體現了東西兩種文化的衝突。陳獨秀他也講過:“歐洲輸入之文化與吾華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質極端相反。數百年來,吾國擾擾不安之象,其由此兩種文化相接觸相沖突者,蓋十之*。”陳獨秀最初是寫文言文的。他的意思就是說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樣,很不一樣。他這個“數百年來”,就不限於鴉片戰爭以後了,甚至可能包括明朝末年,什麼利瑪竇、南懷仁那一批人到中國來,結果弄得我們國家擾擾不安,老出事,是不是啊?出事原因,他就說是兩種文化相接觸、相沖突,結果產生了這麼一種後果,社會搞得不安,看來他的這種意見恐怕還是對的。我們研究中國近代史,過去我們總是以階級鬥爭為綱,階級鬥爭也是存在的,不能否認,是不是?可是你以文化衝突做一條線,也未始不可。用這一條線來研究中國近代史,也有道理。不論經濟、政治,是不是?我們的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後來太平天國,後來什麼甲午戰爭,什麼各種各樣的動盪,這是從政治上來講,都是兩種文化衝突的結果。從經濟上來講,我們舊的那種自給自足的農村自然經濟被歐洲的商品經濟給破壞了。我這個年齡的人,年輕時候還感到了它的破壞。原來我們在家鄉吃白麵都是自己用磨來推的,弄一頭牛、一頭驢來推磨;穿衣服是自己織的布。後來我們叫“洋麵”,現在叫麵粉,就不是中國面,而是機器大生產的結果,這種洋麵慢慢地、慢慢地就把農村那個面壓倒了。農村的織布機現在根本就沒了,早就沒了,在我小的時候,10歲的時候還有。所以說中國經濟、農村那種自然經濟被歐洲的資本主義的經濟破壞了,對農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個也是東西方兩種文化衝突的結果。思想上也可以看出來,有兩種文化的衝突。我們講中國近代史,實際上還可以再遠一點,從明末講起,像陳獨秀講的這個“數百年來”,就是東西方兩種文化衝突造成了、構成了我們中國的近代以前一直到近代的歷史。就是這麼個情況。那麼我們講近代史也可以是講近代史裡邊的東西方文化又衝突又匯合的一種表現——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在這裡邊是一種什麼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