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抹不去的記憶:老三屆新三級,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遇到問題怎麼辦,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把學“毛著”庸俗化是一碼事,我的文化程度成了學“毛著”的攔路虎又是一碼事。我對許許多多的理論問題一知半解,特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喜歡用典,信手拈來的成語典故在著作中隨處可見,每每讀書至此,我都如墜入霧裡雲中。
1971年9月下旬,平日裡總是關心照顧我的八班長,在一個黃昏把我約到一個十分僻靜的地方,神秘兮兮地說:“據可靠訊息,*出事了。具體什麼事情,過幾天就知道了。”我頓時就懵了,一個受人崇敬的在井岡山就跟隨毛主席打天下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怎麼啦?“十一”國慶節過後沒幾天,團部通知全團緊急集合,傳達*中央檔案。團政委宣讀了《*中央(1971)第57號檔案》:*於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狼狽投敵,叛黨叛國,自取滅亡。並說“根據確實訊息,出境的三叉戟飛機已於蒙古境內溫都爾汗附近墜毀。*、葉群、林立果等全部燒死,成為死有餘辜的叛徒賣國賊。”全體官兵鴉雀無聲,人人都感到驚愕。我屏住了呼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十六七歲的戰士思想十分單純,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深思過。然而,驚心動魄的“九一三”事件,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很長時間我都沉默寡言處於沉思之中。沉思的結果是,我決心不能做一個渾渾噩噩的人,要做一個明白事理的人。這個決定對我的人生道路作了根本性的改變。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是很難明白事理的,“學習學習再學習”是天塹變通途的唯一出路。連隊裡的前後幾任文書應富治、鄭建華、唐金用都是高中畢業生,戰士們管他們叫“秀才”。我對他們的“博學”充滿了敬仰,把他們當作楷模,開始練習鋼筆字,查《新華字典》,堅持讀書看報。《人民前線》《參考訊息》和《解放軍報》是經常閱讀的,還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學習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也讀魯迅雜文,但是對他的文章理解比較困難,有一種時代的隔膜感。
1973年七八月間,張鐵生事件轟動全國。張鐵生在大學招生考試中交了白卷,寫了一封充滿憤懣又帶有乞求色彩的信,被江青之流利用了大做文章。張鐵生不足為訓,但我得到了一個重要資訊,大學還在招生,我是否還有機會。我的大學情結魂牽夢縈,久久難以釋懷。。 最好的txt下載網
“文革”、高考與我的人生轉折(7)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經過夏戰三伏,冬戰三九,五個春秋寒暑的嚴酷摔打,可謂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鍛鍊了身體,更鍛鍊了意志品格。我單薄的身體強壯起來,部隊的培養使我具有了堅持不懈的毅力,比起以前更加執著了。從此,遇到困難,我總能毫不畏懼,無論工作、學習還是搞學術研究,做任何一件事情絕不半途而廢。一個人一生中有了當兵的歷史,終身受益。
1975年3月,告別給我帶來嚴峻挑戰的白湖,告別朝夕相處飽含激情的戰友,告別鍛鍊我把我從一個少年培育成一個成年人的部隊,我依依不捨流連忘返,這一年我剛滿20歲。
30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以重返白湖。而今的白湖已經田成方,林成網,花果香,魚滿塘。青山秀水,綠野平疇,道路縱橫,樓舍林立,形成了農工商綜合發展的經濟格局,一個現代化的大型農場已經崛起。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我雖然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目睹眼前的一草一木,感慨萬千,憶起當年在白湖戰天鬥地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
離開部隊,我來到安徽省省會,在省立醫院口腔科工作,專門為患者鑲義齒。一切都從頭開始,我的老師陳忠海是上個世紀50年代上海支援內地的高階技工。他技藝精湛,在安徽是數一數二的。在他的精心教授下,加上我細心領會,不怕吃苦,勤於實踐,我進步很快。到第三個年頭,我已經可以鑲全口義齒了,這在解放前意味著徒弟出師了。我也鑽研了當時能夠借到、買到的為數不多的幾本口腔專業的書籍,但是,醫院人才濟濟,專業性極強,沒有文憑是難以立足的。漸漸地我感到了壓力的存在。“推薦上大學”已經成了強弩之末,我到來時日苦短,沒有出色的表現,更沒有過硬的後臺。請客、送禮、走後門均非我擅長,我在彷徨中無所適從。好在安徽省圖書館與醫院毗鄰,每逢星期天我都會去那裡,或借書看雜誌,或聽講座交朋友,算是精神寄託吧。
1977年10月,電波里傳來了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的訊息。事後得知,在1977年8月科教工作座談會上,武漢大學副教授查全性首次倡議恢復高考,*當場拍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