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抹不去的記憶:老三屆新三級,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的安家費之外,北京市知青辦送給我們一臺推土機、一輛130中型卡車、兩臺手扶拖拉機、一套引水上山的抽水機及管道、一套果園滴灌裝置、一套柴油發電裝置,另外還有兩臺腳踏縫紉機和一些書籍等學習材料。這些東西究竟價值多少?我至今心裡也沒數。1978年以後,隨著知青逐漸返城,這些物資都留在了當地,農村改革之後落於誰手?都是一筆糊塗賬。
儘管全民族都為這場知青運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真正給我們知青心理上巨大支援的還是當地的廣大幹部群眾。初到鄉村,我們為那裡的貧困和缺醫少藥狀況震驚,也為那裡幹部群眾的善良感動。抱著“實行脫胎換骨的思想改造”,做個新時代好農民的想法,和他們一起生活勞動,不僅學會了各種勞動技能,也學到了他們身上許多優良品質。但當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簡單勞作漸漸消磨了知青們初來時的熱情,現實生活的艱難使得我們這些已經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勞動一年所得還是隻夠維持個人溫飽,回家探親仍需要父母貼補的時候,心靈深處常常感到無限寂寞和渺茫。每當這時,看看身邊同樣在艱難中度日的善良老鄉們,是那樣平和認真、踏踏實實地過著自己的日子,我就會想:時代把我們從祖國首都北京拋到了這裡,你就感到不平衡不公平。那麼,這些老鄉們就該祖祖輩輩生存在這小山溝裡,過這樣窮的日子嗎?這種狀況遲早要改變!目前,他們能夠生存下去,我也一定能。我還要用我的知識和能力幫助他們活得更好一些。
在那八年中,我除了學會了做春耕夏鋤秋收的所有農活之外,也讀了不少能找到的各種書籍,包括政治理論書和醫書。《馬恩選集》 《列寧選集》 《毛澤東選集》當時都通讀過,逐漸形成了比較唯物辯證的世界觀,能夠比較清楚地識別當年報刊上那些極左言論的錯誤,內心深處時時期盼著這世界早一點發生變化。
1975年,上面要求批判“右傾翻案風”,當時我剛擔任生產隊黨支部書記不久,對下發檔案的內容不以為然,就沒有組織社員批判大會。公社領導檢查工作時問為什麼,我回答“檔案要求批的內容,我看沒什麼錯可批。”一時大家都沒有說話,事後也沒有人來追究。直至30年後,我舊地重遊,老領導們提起此事才對我說:“當時可把我們嚇壞了,生怕人會抓你的小辮子整你。”還好,我碰到的領導和鄉親都是有正義感又實事求是的人。沒有他們的關愛,一定沒有我的今天。
2008年的今天,回首40年前的知青歲月,我深深感到:在那個七八億人口一個頭腦思維,“上有好之,下必甚之”,以至於一言興邦衰邦的特殊年代,所發生的一切都和我們社會的法制不健全有關,都與我們全民族的非理性思維有關。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永遠記取,絕不能讓那樣荒唐的年代再重演了。
大學時代的心路歷程(1)
大學時代的心路歷程
薛慶超
作者簡介:薛慶超,男,1955年出生,河南南陽人。1977年考入河南大學歷史系,1981年12月畢業留校任教,後調入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工作。1996年調中央黨史研究室,歷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辦公廳秘書處副處長、中央黨史研究室領導秘書、科研部學術處處長,現任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主任助理。同時擔任:*中央宣傳部圖書閱評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理事;河南大學兼職教授。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978年春天,我作為中國1977級大學生中的一員,作為中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
大學生活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正確研究和評價事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就必然要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在大學學習期間,深切感受到,*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最好的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十年內亂”中那種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好即絕對好,壞即絕對壞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必須徹底摒棄。從此,在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時,我都力求自覺地按照*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研究、分析、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
一
1977年,*中央、國務院決定恢復因為“*”而中斷了十年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這個訊息,在我的心中引起了強烈震撼。當時,我在高中畢業後已經從事了將近五年的各種勞動。“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雄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憑著一股拼勁,經過一番拼搏,終於如願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