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1部分,妖靈,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留區大多數都是相當貧瘠的土地,既沒有像樣的礦藏,也種植不了什麼經濟植物,所以也很少會有富商來這裡投資,這也是印第安人大多比較貧窮的重要原因。不過除了那些商人,還有什麼人會如此頻繁來這裡?難道說是美國政府官員?不過奧希耶沙很快就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印地安人,這個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漂洋佔據了整個北美洲的民族,在經歷了歐洲殖民者的歷次血腥大屠殺後,以不復有昔日的風采。而美國經過獨立戰爭立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國政府雖然不再對印地安人再進行血腥屠殺,卻對印第安人持極為敵視的態度。在美國法律中,印第安人不具有美國公民身份,但也不是外國公民,他們被定義為“國內依附民族”,直接受國會管轄。美國的法律更以“發現說”為依據,拒絕承認印第安人對土地的所有權,這些限制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印第安人早期生存方式的拓展。
183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傑克遜頒佈了《印第安人遷移令》,強行將數十萬印第安人從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肥沃的農業區遷往了美國中西部貧瘠荒涼的地區。大部分印第安人從此被迫從農業生活轉為遊牧或打獵生活。生活水平可謂是一落千丈。
1831年,法國青年托克維爾來到美國,他回國後寫了一本名為《美國的民主》的書,書中對美國在政治制度和社會進步上的成就讚不絕口。但在講到印第安人問題時,他的筆調抑鬱了起來,“歐洲人從各個方向把印第安人包圍在一個日漸縮小的地域內,印第安人在一種自己並不擅長的競爭中被侵害,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被孤立,成為強大的、人數佔優的外族人海中弱小的異類。”
1887年,美國國會又透過了《土地分配法》,強行縮減印第安保留區面積,並將土地按人口分配。之後,美國又推行“強行同化”的方針,力圖使印第安部落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美國社會中來。造成印第安文化僅僅被符號化、抽象化,而印第安人的語言、歷史和傳統逐漸失去。這一做法遭到了印第安人強烈的反對,並因此而激發了一系列化的矛盾。
直到1934年,自美國羅斯福政府頒佈了《印第安重組法》後,美國的印第安人的處境才開始有所改善,不過與美國的白人國民相比起來,差距依然很大。根據美國國務院在2020年初的資料,美國境內共有印第安人二百七十餘萬人,分屬於五百六十八個大小部落,居住在遍佈全國大大小小的二百多塊印第安保留區內。印第安人的總體收入水平遠遠低於美國的全國平均水平,年收入在三萬五千美元以下的佔41。7%,遠遠地高於美國28。7%的平均水平。而在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據了總人數的絕大多數。印第安人的失業率也是全美最高的,一般都要高於全美平均水平三到四個百分點,是所有非白人種族中失業率最高的民族。奧希耶沙可不認為在這時候,美國政府會突然善心大發,一改往日對印第安人的歧視態度。
“還能是什麼人,不就是那群身居高層大肆吞食稅款的人形吸血鬼嗎。”西戈雅老人一臉不以為然地態度淡然地說道,“平日裡對我們印地安人不管不顧,每次遇到災年族長派人去向他們要些救濟,都得求爺爺告奶奶般地再三懇求,還得給各個相關部門的頭孝敬,才能拿回來那猶如杯水車薪般的一點點財物。現在看我們手中有錢了,又想從我們這裡撈些好處了,一個個就像發現了美食的土狼般,一股腦地撲了過來,人人都想從中撈點好處。”
“哦……”奧希耶沙聞言露出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的神色。
“不過,也有些奇怪啊,這些討人厭的傢伙們每一次來,都會帶來不少禮物,大多是我們急需的各種生活物資。有糧食、油料、還有衣服,上一次也不知道是哪個部門的頭頭來,竟然給咱們送來了據說有三噸重的醫療器材和藥品,也不搞不明白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哈哈,我這個老頭子年紀大了,也糊塗了,到現在都忘記給你嬸嬸打個電話,告訴他這個好訊息,我們的奧希耶沙回來了,晚上我一定要開個聚會,把朋友們都叫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手機使用者登陸,章節更多,請登陸16k文學網閱讀!)
生靈的反擊(下) 第一百八十二章 懇求
“我們的人,曾像那微風吹過的火絨草,或者像那生生不息的狼群般遍及大地,即便是靜寂無人的海灘,或者是烈日下的看來麻木死寂的沙海,也曾經有過我們族人的足跡。但是時光流轉……我們的族人們也如同那已不見蹤影的火絨草和狼群般趨於勢微。一族既減,別一族繼之而興;一國既減,另一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