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亂世迴音:在東周列國裡胡亂穿行,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至於是什麼技術今已不可考。《史記》上說,夏衰時,褒城二君化龍入宮廷,桀不敢殺之,只用匣子藏起它們的唾液。傳至周厲王,匣子被開啟,唾液流到地面化作小龜而去。一名小宮女偶踐其跡不夫而孕,四十年後生一女,被視為妖異而遺棄。後為褒地人收養,也即後來被獻入宮以免褒晌之罪的褒姒。這樣看來,褒姒也不是地道的妖女,至少她母親是人而非妖。
如果硬要算妖的話,那我們的祖先黃帝也是妖了。司馬遷在《五帝本紀》裡只說黃帝生下來就顯出神靈,七十天就能說話等等,據說是為尊者諱,有意隱去了黃帝的母親郊遊時不知中了什麼邪懷孕二十幾個月後生下他的事實。隨著社會發展,不夫而孕之類太離譜的說法沒人再信,就又演變成朱元璋之母服神藥而孕,晚上出生時天上大亮之類的傳說。再後來,“神(妖)人”的父親也明確起來,所謂的神(妖)性便只好憑出生時的異象斷定了。這種神秘現象也不單單是東方特有的,西方的玉帝宙斯也到處播種留下了不少神子神孫。此類說法也並未隨科技的發展而消失,我們的鄰居朝鮮,還說金正日出生時暴風雪也立馬變大晴天了。
當然,在男權社會,此類現象的主人公為男便是神,若不不幸為女,便只能做妖了。所以先人造字時,便為“妖”字配了個“女”旁,讓“妖”與女子密不可分,從此只聞“妖女”而沒有聽誰叫過“妖男”。
漢語字典關於妖的解釋有如下幾種:迷信的人指異於常態而害人的東西;裝束或神態不正派;媚,豔麗;邪惡而迷惑人的。狐狸說與龍涎說無非想靠攏第一種含義,不過這說法多是後人刻意的妖魔化,本不可信,用謬論作正面論據當然得不出正確結論來。“邪惡而迷惑人的”之說,倒是可以找到例子。如妲己之造酒池肉林,啟炮烙之刑,除姜後,剖孕腹等令人髮指的妖言妖行。至於把女人本身的媚而豔麗和裝束神態不正派稱之為“妖”,把姿色迷人的女人稱之為“妖精”,統統貼上有罪的標籤,卻未必一定站得住腳。美色既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是也。如果你是唐僧,任她千嬌百媚你也不會動心。子云: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錯不在色而在於好色的人。
別看道學先生們罵得厲害,其實骨子裡,他們也都喜歡狐狸精的。穿得露一點,神態媚一點,說話嗲一點,那也是男人們促成的。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狀態也沒改變。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造美女出現。強者永遠都是善於促銷自己的人,褒姒沒有其他美人的王族背景,要在宮廷裡站穩腳跟,除了美色還有什麼可憑恃呢?
當然,這並不是說她們一點問題也沒有。
我們來看看她們入宮後的表現。
妲己除姜後,造酒池肉林,與紂王極盡荒淫之能事。褒姒設計逐太子廢申後,自己做了王后,兒子成了太子。與妲己一樣,整日跟君王宴飲淫樂,使幽王荒廢了朝政。如果這個男人肩上的責任僅限於家庭,那麼只要妻子不反對,兩人天天對飲對舞倒也沒多大關係;但她們的男人是身負治國重任的君王,沉緬酒色肯定要出大亂子。
按理說,當自己的男人誤入歧途的時候,女人即使不板起臉把他罵得狗血淋頭,也是要溫婉地拉他回正道的。譬如周宣王之姜後,唐太宗之長孫皇后,明太祖之大腳馬後,都以助夫興國而聞名。
可惜她們卻選擇了一意逢迎。
可是,不逢迎又能怎樣?君王會聽她們的話?在那個任何重大舉措都要先求神問卜以決吉凶的迷信流行的時代,一個女人對政治決策的影響力可說是微乎其微。她們如若真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為什麼並沒像楊貴妃那樣“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她們說: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勸諫也要看物件,忠言逆耳,有的人聽得進,有的人不僅聽不進,只怕還會把自己千辛萬苦掙下的一切都給葬送了。逢迎無門的美眉多的是,為了保住勝利果實,連以不笑吸引他的酷招歪招都用上了(後來一笑便笑垮了大周江山實非我所願啊),為何又要把到手的一切拿出去冒險?
既然她們不是“妖”,並沒有能隨意控制局面的神奇妖法,既然她們只是一個長得漂亮一點的俗女,並沒有能絕對左右事態的錦囊妙計,既然她們不是大氣的陰麗華,連劉秀冊封的皇后之位也能夠推讓出去,那麼,一意逢迎也許是她們不得已而為之的對策。
這話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她們沒想到,一意逢迎只會加速國家的崩潰。那時,王將不王,後亦不後了。妲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