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六回,玉樓人醉杏花天,王老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有你這蹄子給他收用了,咱們爺心裡最軟,只要與他有過露水姻緣的,都十分看顧憐惜,況且我是正經擺酒請客娶進門來的,哪有那麼容易割捨?
若是這孟三兒一擊不中,豈不是得罪了我?又在爺跟前落下一個栽贓陷害的罪名,只怕就要失了恩寵,她是個水晶心肝兒玻璃人兒,難道肯冒這個險?自然是留著東西,慢慢的查訪些緣由,再收服了琴童兒替她說話,只怕就要將我擺佈死了方才干休,且喜那冤家對我倒是真心的,不曾替她作證,老爺面前指證於我,只是那冤家也是個貪財好色的,若是孟三兒將她那花枝兒一般的身子前去貼戀,只怕兩個上手幾回,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因說著,心中慌亂,摟著春梅大哭起來,哭得春梅心裡也慌,主僕兩個哭作一團兒。
鬧了半日,還是春梅率先止住了眼淚道:“事已至此,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總要想個法子扭轉局面力挽狂瀾的才好啊。”
潘金蓮此番方寸已亂,因扯了春梅的衣袂道:“好姐姐,我心裡慌得很,一時半刻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可恨孟三兒那銀婦,平日裡裝的一副好性兒模樣,辦起事來一點兒不含糊,叫人措手不及的。”
那龐春梅當日年小之時,原是個落第秀才家裡的女孩兒,未滿十歲早已通讀了四書五經,雖然如今落魄做了丫頭,倒比一般的主子們還有些見識的,因眉頭一蹙,計上心來,點點頭道:“既然那銀婦要擺佈咱們,不如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金蓮聞言不解道:“怎麼又叫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春梅聞言冷笑道:“她手裡有了咱們的把柄,咱們手裡難道沒有她的把柄不成?”
潘金蓮聞言哎喲了一聲道:“我的姐姐兒,倒不是我贊那孟三兒,只是她到底算是個正經婦人了,最是安於內室的,從來不喜歡與男子親近,除了老爺一個,她眼裡有過誰?滿屋裡你若是能挑得出她的錯處來,也算是你有本事。”
春梅聞言搖頭笑道:“俗話說百密一疏,奶奶方才哭鬧之際,我倒想起一個故事來,前兒往茶房裡頭催水,隔著門簾子聽見裡頭有人說話兒,原是三房裡的小鸞和大房裡的玉簫扯閒篇兒,我也好奇,就躲在窗根兒底下偷聽。
但聽得那玉簫問小鸞:‘近幾日你們奶奶來請安,怎麼不戴那根宮裡來的金簪子了?自從上次老爺壽筵見了,我們大奶奶就愛的什麼似的,總想著教三娘取下來仔細瞧瞧,又不好問三娘戴的。’
那小鸞聞言笑道:‘再別提那簪子了,可不就是壽筵那一日,我們老爺吃醉了酒,非要一位奶奶去前頭見見那起子狐朋狗友的,臨了兒還是我們奶奶往前頭去了,誰知那一干賓朋有幾個潑皮吃醉了,只過來胡纏,唬得奶奶閃避了一回,誰知那簪子就不知掉到哪兒去了,我因勸奶奶回了爺,仔細找找,誰知她竟是個省事的,因說沉甸甸的戴著什麼趣兒,竟不願意再找。’
奶奶聽聽,這根掉了的金簪子,只怕就是咱們反敗為勝的機會了!”
潘金蓮聽聞此言,福至心靈,早已明白春梅話中之意,因破涕為笑道:“你這蹄子端的機靈,只是不知咱們可有機緣拾了此物呢。”
春梅聞言笑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是在前廳掉的,又沒人拾了去,只怕是掉在迴廊之處雪堆裡頭了,如今趁著雪還沒化,應是無人瞧見的時候,咱們且去尋一尋,萬一尋著了,只怕那銀婦百口莫辯,不曾擺佈了咱們,倒先惹了一身騷去。”
當下主僕兩個說笑一回,打定了主意,因見此番夜深人靜,也不敢十分打起燈籠,因命春梅手持了一盞孤燈,兩個穿了昭君套,踩著木屐子,深一腳淺一腳往那前廳來去路上走,眼見前頭書房裡沒有燈火,便知那西門慶又在後堂歇了,只怕還在孟玉樓房裡,因大著膽子來在迴廊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