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雲漫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紅霞萬里—(五)補充一些小事(中,兩漢往事,閒雲漫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櫟陽是劉邦的發家地,這個地方在丞相蕭何的努力下,給過他太多的支援,讓他這麼多年來能夠放心的在外邊鬧騰。當然,劉邦也對這個地方情有獨鍾,這麼長時間都把全家老小養在這裡,不曾挪窩。
劉邦老爹劉太公最近這兩年過的比較愜意,因為從老家跑出來後,在項羽軍營被關了幾年,後來被劉邦救出送來櫟陽,在這裡混了個無比響亮的稱呼——太上皇。
事實上,劉太公也並不是獲得這個稱號的第一人。當初嬴政稱帝后,很有興致地封自己的父親秦莊襄王為“太上皇”,以表示他對死去先王的尊崇,但並未行成制度,類似以後各代帝王給老爹起的廟號一樣。
雖然劉太公沒有佔住這個第一,但他卻爭取到了個唯一,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當過帝王直接晉級到這個崗位上的活人,還是開創了個先河,應該說還是比較牛氣的。
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養了一個並不太喜歡的兒子,經過這個兒子的一番鬧騰後,混混沌沌地把自己身份提升到了頂點。養兒如此,羨煞旁人。
早在劉邦剛稱帝時,就跑來櫟陽住過一段時間。這期間,每五天要向老爹問安一次。兒子向爹問好天經地義,沒什麼不妥,然而就是這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引來了一些人的非議。
非議的內容就是各自的身份。劉邦的職業是皇帝,也是大漢天下的主人,但劉太公目前應該是個無業遊民,因為他現在連地也不種了。皇帝站在一個無業遊民面前鞠躬請安讓一些人感覺很不舒服,因此他們對這個行為提出了異議。
幾天後一位家令發話了。簡單點說“家令”就是管家,如果說準確點,“家令”在漢代是個官名,專門負責皇家(隨後包括諸侯王)日常生活起居的“管家”。
這個家令的話沒有說給劉邦,而是表達給了太公。
一日,太公閒來無事,正煞有介事的剔牙,家令上前發話了:“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人主拜人臣?”
家令的話讓老劉同志愣登了半天,他還真沒想到自己這個爹現在當的還挺尷尬。明明自己是爹,劉邦是兒子,現在弄得似乎劉邦混成了爹,自己反倒像是個兒子。如果只是尷尬倒也沒什麼大不了,關鍵是這個家令的話,聽起來更像是劉邦的口氣,似乎這是劉邦的授意。想到這一層後,老劉同志的心理有些失衡了,真沒想到兒子和要自己爭著當爹。
事實上這並非劉邦的授意,也不是劉邦的想法,在這件事上劉邦還是很無辜的。
可老劉同志歸根結底是個農民,農民就沒太多奢望,只要能有口飯吃,不會計較、也不敢計較太多有關名份方面的東西。最終,太公在家令的幫助下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解決辦法。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和位置排序方面的創新能力是無敵的,因為在這些方面,只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太公在這方面很明顯就做到了。
幾天後,劉邦上朝,太公及時地跑過來,拎一把掃帚,在門口扣頭迎接。
多遠走來的劉邦一眼看到老爹在向自己磕頭,嚇了一跳,連忙跑上前把他攙起,很是納悶地問:“此為何?”
太公答道:“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
這句話實際是家令教給他的,但這句話也引發了君臣關係與倫理關係的一段探討。
也許你會產生疑問,因為從夏商周一直過來已經幾千年,怎麼到此時還沒鬧明白這一關係?
應該說,也並不是沒規矩,而是劉邦太特殊。以往歷代,基本上都是爹死兒繼位,遇到這種難題的機會並不多。當然,不多也不是沒有,比如趙武靈王就給自己起了個“主父”的稱號,還讓已經當“大王”的兒子給自己磕頭。
不過人家姓趙的先當“大王”再當“主父”,有讓兒子磕頭的資本。而太公則不然,以往的日子是個農民,現在的日子裡是個無業遊民,曾經一直是自己給別人磕頭,而現在竟然讓皇帝給他行禮,這種行為方式的突然轉變,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可劉邦最終的處理結果卻影響深遠,因為在隨後的歷代王朝中,每次新皇帝登基,首先要排排家譜。自己老爹的職業如果是皇帝那就罷了,如果不是,那就得想方設法地封個皇帝的廟號,顯擺顯擺。
為什麼說是封個“廟號”呢?實際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在隨後幾千年的皇帝列表中,只有劉邦當皇帝時,沒幹過這個職業的老爹還活著,其餘那些人要麼是老爹幹過這個職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