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史上最強的溝通術,做男人挺好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化了,話也多了起來。接著,青年人對所談話題著意挖掘、環環相扣,致使老中醫精神大振,談鋒甚健。終於,老中醫欣然收下了這個“懂書法”的弟子。
4、看對方的年齡特徵
老年人喜歡別人說他年輕,而小孩就不喜歡大人總是說他太小;中年人喜歡別人說他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而年輕人就喜歡別人說他有闖勁有活力,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喜歡不同的話題。
假如你要打聽對方的年齡,對小孩可以直接問:“今年多大了?”對老年人則要問:“您今年高壽?”我們不提倡問女士的年齡,但是如果非要問,也可以講究方法,只要問得分寸好,不會讓別人覺得唐突、不禮貌。對年齡相近的女性可以試探說:“你好像沒我大?”對年齡稍大的女性則可以問:“您也就30出頭吧?”這樣一來,大家都皆大歡喜。
5、看對方的心理需求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你懂得一點心理學,就很容易把話說到人的心窩裡。
19世紀的維也納,上層婦女喜歡戴一種高簷帽。她們進戲院看戲也總是戴著帽子,擋住了後排人的視線。可是戲院要求她們把帽子摘下來,她們仍然置之不理。劇院經理靈機一動,說:“女士們請注意,本劇院要求觀眾一般都要脫帽看戲,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脫帽。”
此話一出,全場的女性都自覺地把帽子脫了下來:哪個女人願意承認自己老啊!劇院經理就是利用了女*美愛年輕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順利地說服了她們脫帽。
6、分清內外、悲喜場合
場合中全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那麼說話就可以推心置腹,天南海北,無所不談,甚至一些放肆的話出來也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在場的都是交往不深的人,就要板著點自己,不可肆意妄為,辦事情也要公事公辦,不要不分物件亂套近乎。
如果在比較隨便的場合,我們可以說諸如“我順便來看看你”這樣的話,可是如果在比較莊重的場合說“我順便來看看你”,就顯得不夠認真。
同樣,說話還應該和場合中的氣氛相協調,不能在喜慶的場合說些喪氣話,也不能在悲痛的時說什麼喜慶的事,讓人心裡彆扭,甚至惱怒。
某農村有個老太太死在家裡。親屬們一起商量後事。老太太生前囑咐要土葬,但是現在土葬已經不合時宜了,於是大家七嘴八舌,發表個人看法。老太太的孫子說:“這樣吧,老太太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燒掉。現在屍體放在家裡,人來人往的,總不是個事,我看燒掉最好,省錢省事!”這番話聽得大家十分惱火,恨不得上去打他一巴掌。
這時候,另外一個孫子上來說:“奶奶走了我很難過。現在遺體放在屋子裡得趕緊料理才行。奶奶生前有土葬的願望,可土葬現在已經不行了,我看還是趕緊火化好。我是晚輩,請大家考慮。大主意還是伯伯嬸嬸拿!”這番話聽得大家舒舒服服,伯伯嬸嬸也趕緊拿了個主意,把老太太火化了。
本來老人去世是一件悲痛的事,可是第一個孫子上來就什麼“死了”、“埋掉”、“燒掉”、“屍體”這種難聽的字眼,最後還來了個“省錢省事”,顯得不合時宜,冷酷無情;而第二個孫子上來則情真意切,在情在理,很有分寸,自然讓人聽了舒服。
最後,還有一條需要注意的是:說多說少也看場合。話該說多還是說少,也得有講究。對方如果很忙,時間很緊張,跟他說話就要簡明扼要;如果不知趣,沒眼色,自顧自地海闊天空,別人已經在頻頻看錶了,你還意猶未盡,就讓人尷尬了;如果在一些發表看法和見解的場合,你卻惜字如金,半天不說一句話,或者只是草草講幾句就了事,也難免讓人覺得索然無趣。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來控制自己說話的長短。
如果你能把握上述原則,說話時自然不容易出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道理可以幫你分清界限,理清場合,讓我們的交際藝術更上一層樓。
說話太直,往往傷人害己
《論語?雍也》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是說:“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為人過於直率,說話過於直爽,就顯得粗俗野蠻。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說的:有一位長得略胖的婦人一進服裝店,售貨小姐就對她說:“大娘,你太肥了,我們沒有您可以穿的衣服。”
這位太太正想反駁,小姐又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