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料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九章 兜勻上碟,遊戲開發巨頭,煙雨料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傑斯特跟李富真在一起的時候,是比較輕鬆加愉快的,他雖然沒有最後進入廚藝這一行,但是對於烹飪的一些典故,還是比較喜歡瞭解的。
比如說,現在傑斯特就跟李富真說起了關於筷子的一個典故。
韓國人也是用筷子的,畢竟他們的文化就是從國內的文化傳過去的,基本上沒什麼區別,甚至在清朝末年之前,他們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全國通行漢語,而且,還是隻有貴族才能夠學習,普通的貧民,是沒有資格識字的,後來朝鮮上層人覺得不行,他們覺得普通人不識字也不好管理啊。
於是,便召集全朝鮮的知識分子,專門的發明了一種文字。
這種文字是幹什麼的?
這是一種注音文字,他的作用就是用來給漢字進行注音的,就跟我們現代學習的拼音一樣,而上層的朝鮮人是不屑於使用這種文字的。
只有那些賤民才會使用這種注音文字。
由此可見,國內文化對於朝鮮半島的文化的影響,是多麼的重大。
甚至在韓國還有這樣的一個笑話,韓國曆史系的學生必須要掌握漢語,因為不懂漢語,他們根本就看不懂自己國家的史書,法律系的更不用說了,因為法律條文要求的絕對準確性,靠著一種注音文字是不可能準確的表達的,比如說,shabi,這個拼音的注音,誰知道這是傻逼,還是煞筆,還是沙比?
所以,韓國人的法律,是用漢語來編寫的。
這些先不說。繼續說筷子,現代很多美分經常嘲笑自己的同胞,不會用刀叉。不知道用餐的禮儀是沒有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似乎用筷子吃飯是很令人難堪的事情一樣。而實際上,國內之所以用筷子,是因為優勝劣套,筷子更加的方便罷了,在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們,同樣是用刀叉的。
比如說,孔老夫子就說過割不正不食這種話。
也就是說。筷子淘汰刀叉,代表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代表的是時代的發展,代表的是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代表的文明取代野蠻。
由此也可以知道,西方人起碼在餐具上面,就比我們落後差不多兩三千年。
當然,筷子的出現並不晚,在典籍上面,商朝的時候。就出現過筷子的記載,這也更加有力的證明了
聽到傑斯特說起關於筷子跟刀叉的這個典故,李富真也是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她還是第一次聽說筷子是取代了刀叉,才成為國人的用餐工具的,而早在春秋時期,國中人就使用過刀叉作為餐具,不過最後被筷子取代,成為了淘汰品。
傑斯特看了一下自己醃製的牛肉,點了點頭,醃製的效果還不錯。
他一邊將醃製好的牛肉拿出來,一邊對著李富真說道:“你的這塊牛肉是很不錯的了。基本上是整頭牛身上,最適合炒的一部分……當然。也不是沒有更好的,你這塊是柳枚。它的特點就是夠滑,夠嫩……不要小瞧這一點,因為牛肉纖維粗是沒法改變的,纖維粗就代表了肉會韌,所以只能夠儘可能的靠著食材來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牛的身上還有比這種肉還要好的麼?”
李富真對傑斯特剛剛說起來的內容而已很感興趣,所以很快的詢問了一句。
“有。”
傑斯特點了點頭:“柳枚滑,腰枚更滑,柳枚牛身上很少,而腰枚的數量更少,枚的準確寫法其實是梅,很多廚師喜歡叫的梅花肉就是這種了。”
一邊說著,傑斯特就很快的起了一個鍋。
倒上了小半鍋油,打起了小火,慢慢的給油升溫,看到傑斯特這麼做,李富真再一次的詢問:“你倒這麼多油……那不是炒完之後會太油膩了麼?”
“呵呵。”
傑斯特倒是笑了笑。
“不是用這些油來炒的,這些油,是用來泡嫩油的。”
果然,不出傑斯特所料,在他解釋完之後,李富真的臉上果然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本來在她眼裡並不複雜一道炒牛肉,怎麼在傑斯特的手裡,變得如此的麻煩跟複雜了?又是醃製,又是泡嫩油什麼的,而且,還有各種禁忌的事項……
“泡嫩油麼……”
傑斯特吸了口氣,他有些不知道該怎麼給李富真解釋:“……這是一種中式烹飪裡面常用的一種預處理的手法,叫做泡,就是將食物短時間的放入到熱油當中,因為油溫只是九十到一百度左右,有別於炸,所以,這種預處理的方法,叫做泡……至於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可以讓食材變得更好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