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牛市飛揚:中國領先基金經理訪談錄,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餘隻封閉式基金的時候,有誰能夠想到,彷彿一夜之間,基金經理的聲音會如此快速地響徹神州大地。我們常常在媒體上聽到他們的觀點,在生活裡卻觸碰不到他們;我們手裡握有他們掌管的基金的份額,卻不清楚他們今天幫我們買了什麼賣了什麼。就像我們聽到的所有來自華爾街的傳說一樣,基金經理屬於神秘的一族,他們聰明、富有而又低調,在我們生活的背後揮舞著資本魔杖。把這些散落在我們生活中的神秘人物挖出來,做成一個思想的集合,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也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而對我而言,從賣方角度評價買方客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平日裡,為了服務好這些難打理的主兒也花過不少腦筋,也有些經驗和想法,但正兒八經地要寫點東西出來,卻發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認識不少基金經理,應該說,他們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群體之一,說得不好聽些,個個都是高智商的“人精”。

表面上基金經理的生活確實很風光,個個年薪百萬(暫時沒有到的兄弟見諒了),出入有豪車,坐飛機如打的。但風光的背後卻是巨大的工作壓力,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個摧殘心靈和健康的工作。一大早起來就要看新聞,交易時間要看盤,收盤後辦公室也是人流不息,各式各樣的策略師、行業分析師被人帶來,殷情地推銷各自的服務。晚餐經常有應酬,結束後還要看大量的研究報告,工作到十一二點對基金經理而言是家常便飯。睡夢中恐怕也很難消停,曾經有人對我說,他剛興奮地做完了一筆交易,正當他信心十足,覺得這次自己站在了市場的前頭時,鬧鐘響了。我的很多基金經理朋友,論年紀也就30出頭或30中,可眼角的血絲、滿臉的滄桑和隱約可見的白髮就是他們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也難怪不少與他們接觸過的人說道,他們很難被伺候,業績好時,他們眼高於頂;業績不好時,他們肝火旺盛。

與世界上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士比起來,基金經理得到的收入是相當豐厚的。基金經理憑什麼拿這麼高的工資?這既是個經濟命題,也是個職業倫理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供求關係決定了基金經理的價值。現在基金業發展狀態如此蓬勃,公募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呈爆發式增長,對基金經理的需求非常旺盛。但供給卻是有限的,跟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國內典型的基金經理培養路徑大致如下:先在賣方機構做2~3年研究,然後被買方研究機構看中,再做2~3年的買方研究,然後再做1~2年的基金經理助理,然後才得以有機會做上基金經理。一般而言,7~10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基金經理。在國外,基金經理培養週期更長,常常會看到白髮蒼蒼的基金經理,因為一個成熟的基金經理,至少要經歷一輪牛市和熊市的完整洗禮。因此,證券市場紅紅火火,各路機構(券商、保險、私募)紛紛招兵買馬,基金經理的身價自然扶搖直上了。

撇開供求關係,基金經理的高收入也是必要的,因為和其他職業不一樣的是,基金經理承擔了巨大的“信託”責任,而且這種信託責任的標的規模如此之大,動輒數十億元、幾百億元,基金經理任何的疏忽和懈怠,都將為基金持有人帶來巨大損失。因此,需要以高薪來激勵基金經理盡心盡責為“信託人”服務,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為至高無上的職業目標。如果抱怨基金經理的收入太高了,請想想他們的壓力和責任。

成為一名基金經理,替別人掌管金錢,這對於許多人來說很有誘惑力。優秀的基金經理典型的素質包括:求知慾,好勝的天性,以及憑藉不完整的事實做出決策的能力。“優秀”是不以任何人性化的標準來衡量的,而是完全用數字說話,成王敗寇。他們身上具有一般人很難具備的潛質,“優秀的基金經理”和“一般的基金經理”接受過同樣良好的教育,同樣專注認真,閱讀同樣的研究報告,接受同樣的券商服務,是什麼使他們的業績拉開了差距?是天賦?是奇蹟?還是多少有些運氣的成分?我的感覺是:優秀的基金經理們具有那種最深入、最本質的靈感,可以刺穿話語和事物的表面——就像可以隱約但有把握地看到磚牆的另一面,或是能夠提前嗅出獵物,而這些“直覺”,是長時間的投資生涯歷練出來的。與這種素質相比,財富、學歷、職位等都顯得輕如鴻毛了。希望未來成為基金經理的讀者,特別是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不妨從本書這些成功者身上學習基本的投資理念,當然還要看看自己是否具備某些特殊的潛質。

txt小說上傳分享

梁宇峰:一個“賣方”對“買方”的眺望與漫想(2)

在中國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花間神魔

北方刷刷

媽咪,不理總裁爹地

男孩不逛街

一紙夫妻

冰點沸點

屍路通天

朝令夕改

大宋開發商

先生王六

(dn同人)龍崎摘新月

無邊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