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經濟學林論劍,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約可見,只不過,他們沒有使用這個短句。據Spengler的考證,在1661年,查理二世時代的一個牧師就已經使用過“看不見的手”這個短句:“大自然在萬物之中都透過‘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

我於2003年撰寫的《追溯“無形之手”》一文中曾講到,“無形之手”(“看不見的手”,英語譯為:“invisible hand”)這個短句來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麥克白》。且說蘇格蘭軍中大將麥克白,殺害了他自己都承認“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的國王鄧肯,登上了王位。他說:“對於班柯懷著深切的恐懼……除了他以外,我什麼人都不怕,只有他的存在卻使我惴惴不安;我的星宿給他罩住了,就像凱撒罩住了安東尼的星宿。”於是,他謀劃殺死班柯。隨著實施謀殺行動時間的臨近,他跟夫人的對白中出現了“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這個短句。這句對白如下:“e; seeling night; Scarf up the tender eye of pitiful day; and with thy bloody and invisible hand cancel and tear to pieces that great bond which keeps me pale! ”(“來,使人盲目的黑夜,遮住可憐的白晝的溫柔的眼睛,用你沾滿鮮血的‘看不見的手’,毀除那使我畏懼的大絆腳石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亞當·斯密剽竊司馬遷?(2)

為什麼斷定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來自這裡?亞當·斯密對《麥克白》這部戲劇十分熟悉:他就莎士比亞塑造的人物形象發表過公開演講。艾瑪·羅斯恰爾德(Emma Rothschild)和麥克菲( Macfie)等學者認為,亞當·斯密對“看不見的手”這一比喻“很感興趣”(載英國《金融時報》,2003)。

亞當·斯密借用這個比喻,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精髓?似乎不完全是!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看不見的手”所在的那段話中,亞當·斯密所要表達的意思是:進口限制沒有必要,因為英國商人自然會更願意從其他英國貿易商那裡購買貨物,而不願意把錢財交給不可靠的外國人。這似乎和頌揚自由主義經濟扯不上什麼關係。亞當·斯密還在書中寫道:“商業使人類意志消沉。人類的精神在萎縮,無法昇華。”他似乎傾向於用懷疑的眼光觀察人類的行為。

斯密的重要著作《道德情操論》中還有一段值得關注的話,被複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先生稱為“棋子原理”:“似乎想象他能擺佈一個巨大社會的不同成員,就像一隻手在棋盤上擺佈不同的棋子一般容易;他不考慮,在棋盤上的不同棋子除了那隻手在移動它們之外,還有其他的運動原理;在人類社會這個巨大棋盤上,每一個棋子都有它自己的運動原理,與立法者可能想要施加於它的原理完全不同。”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青木昌彥在《比較制度分析》一書的第一章第1頁,也引用了這段話。

將“棋子原理”和“看不見的手”結合起來思考,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經濟和社會制度有其自發的秩序,即使這種秩序遭遇斷裂性變革,最終還是會自行糾正。人類社會的經濟秩序,並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是人類理性設計的產物,而是人類行動的結果。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及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本意可能不是說自利行為必然有利於公眾利益,而是說,在一定的制度引導下,可以將自利行為轉化為公益的行為。沒有引導,自利的洪水將淹沒人類;在合理的引導下,自利的洪水將灌溉良田,造就沃野,造福人類。

由此看來,無論亞當·斯密是否在杜爾閣那裡與中國學者高麗殊和楊德旺有直接接觸,是否受到過司馬遷的啟發,可以肯定的是,“看不見的手”不大可能是亞當·斯密剽竊司馬遷的,二人的思想並不相同,剽竊之說,不能成立。

2005年3月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遲暮美人”張五常(1)

張五常先生在經濟學上曾經很有創見,很有作為,但是很可惜,他後來不做學問了。他四處誇耀自己的學術成就,甚至宣稱他有好幾篇文章可以傳世,而沒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敢這麼說。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強調一點,我不是全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