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總裁論道,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國際上最先使用素混凝土的是科布西埃,也曾引起流行。但只設計素混凝土建築,並把素混凝土運用到極致的是安藤。他設計的第一個專案就獲得1972年日本建築大賞,一舉確立其在建築界的地位。
關西一帶有許多安藤的作品,世界範圍也不少見其作品,比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立藝術館,設計手法風格同兵庫縣立藝術館異曲同工。安藤對素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極其嚴格,德州藝術館的施工達不到設計要求,就一次一次返工。安藤幾次在日本美國間往返指導施工,他發現,質量達不到標準,除了施工技術外,還有氣候原因。德州的氣候比日本乾燥,氣溫變化也大,混凝土卻只有在溼潤環境中才能充分體現它的特質:手摸著光滑的表面,質感像絲綢,隨著溫度變化表現出不同的質感。對建材如此的理解和運用,確實令人佩服(吳志群說,安藤對素混凝土建築材料的理解和運用是很獨特的,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是海明威風格)。
人生之旅篇:王石(5)
黑暗中,你看到了什麼?
高松,香川縣府所在地。丹下健三1958年設計的縣府辦公樓是座典型的素混凝土建築,現在看來仍很經典,可惜相鄰的新縣府大樓卻不倫不類,是丹下健三兒子主持設計的作品(小傅語:幾代人同時做建築師的不多,又都成功的就更少了)。
強冷空氣入侵,海浪衝擊著防波大堤,排山倒海。乘渡船橫穿海峽抵直島,我們一行在小漁村一棟形似穀倉的建築物前駐足。
說類似穀倉是因為沒有窗戶,只有一個側門,大夥魚貫進入一條狹窄通道,終端是塊透光的磨砂玻璃屏風,竹子光影隨風搖曳。通道中間位置的右側是進口,拐進去,一道隔板遮蔽,左右兩邊有通道進入房間,卻即刻伸手不見五指。我心頭一緊,本能地雙臂張開,右手扶著木質牆壁,左手伸向正前方,摸索著往前挪步,心想就這麼蹭也蹭出去了。黑暗中聽到呼叫同伴的聲音,漢語,也有咕嚕嚕的日語,要是摸著日本遊客的肩膀會不自在呀!
這間房子是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作品,名叫南寺。進房間之前,小傅神秘地笑笑說:進去需要15分鐘。
在黑暗中摸索15分鐘有什麼意義?我心裡犯嘀咕,稍微加快挪動的步子,似乎眼前有處亮光,非常微弱,也許是幻覺,但摸著牆壁往前走總不會出大的差錯。那些大聲招呼的聲音變小了,都在竊竊私語。我的腳踢到一個硬物,是條凳,凳子坐有人。摸索空位坐下來定下神,繼續往前挪步,摸索到牆壁拐角,心裡有數了,再過一個拐角就可以摸到進口的門。黑暗中看到進口處透進的光線時,也就花了10分鐘,我沒有任何留戀地順門走出,眼睛一下很難適應突然的亮光。
走出門口時,把門的一位中年日本人衝我比劃著,講著日語。聽不懂,但日本人卻很執著,邊說邊比劃著,沒有讓我走出房間的意思。噢,這位日本人希望我再返回房間……
返回黑匣子,逆時針再走第二圈。發現右上角有微弱的光,我猜想應該是哪位遊客的微型手電筒發出的弱光。但那亮光並不移動,定睛辨認,是兩盞發出微弱紅光的壁燈,咦,剛才怎麼沒有發現?黑暗中身後傳來聲音:我看到你了,王總。是張力的聲音。扭回頭,什麼也看不到,衝著聲音摸過去,碰到了肩膀……呵呵,別亂摸呀。感覺周圍的人都能看到我,可我怎麼什麼也看不見呢?朦朦朧朧,眼前似乎有層霧氣在擴散,擴散,周圍的人影漸漸顯現,就像夢幻記憶中晃動的魅影;充滿飄動霧氣的房間的輪廓也漸顯出來。太奇妙了!
老王最後一個走出房間。小傅此時正在解釋:我也是第一次參觀這棟建築,應該說這是藝術品。介紹中說,在裡面必須呆10分鐘才能看出名堂,我還不大相信,親身進去了才能感受到!這是安藤同一位英國光影藝術家合作的建築設計,光的部分是由英國藝術家完成的,這位藝術家專門進行這種創作。人眼對微弱光線有個適應過程,這裡的設計使得人眼的延時是最長的。作品創作時,有人質疑:延時10分鐘才有辨別能力,遊客有這個耐心嗎?安藤回答:能不辭勞苦到這個小島上的人絕不是一般的遊客,10分鐘的耐心不是問題……
安藤想說明什麼呢?老王猜想:現代人對周邊變化的實物視而不見,不是視力不好,而是太浮躁了,需要靜下心來反思啊。
大阪物語
從四國到大阪,在人工島機場送走我們一行中的10人,其他人入住賓館時已是16點30分。
小傅、小虞、老王3人去參觀原廣司設計的新梅田塔(摩天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