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一課經濟學,青澀春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多方法來實現:透過增加資本累積,例如添置機器以協助勞工;透過引進新的發明和改進;透過提高管理效率;透過激勵更加勤奮和更有效勞作;透過更好的教育培訓等。個別勞動者產出越多,全社會的財富增加越多。僱員產出得越多,對消費者的價值越大,因此對僱主的價值也越大,僱主越有可能給他漲工資。實質工資來源於生產,而不是來源於政府的法令。
所以,政府政策不應該給僱主增加更多負擔,而應該鼓勵他們創造利潤;鼓勵他們擴張經營,透過添置更新更好的機器來提高勞工的生產力。也就是不要限制資本積累,而要鼓勵資本累積,並以此來增加就業、提高工資率。
第20章 工會真的有辦法提高工資嗎?(1)
當代最大的錯覺之一,是相信工會有辦法長期為全體勞工大幅提高實質工資。產生這種錯覺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沒有認清工資根本是由勞動生產率決定的。舉個例子,“勞工運動”在英國和德國盛行的數十年間,這兩個國家的工資依舊遠遠跟不上美國。
儘管有壓倒性的證據表明,勞動生產率是工資的根本決定因素,但這個結論常被工會領袖、以及自詡為“自由派”的一大批經濟作家所拋在腦後,甚至被拿來當作嘲笑的物件。這個結論並不是建立在那些人所嘲弄的假設上,即:僱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