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部分,帝國的朝陽,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寫出這七個字。

初學的聽一遍就會了,而且七個字中有一個是重複的,論生字只有六個,筆畫都不多,字的間架又清楚,容易識認,比著寫也很方便。把這兩句話放在第一冊開頭,還有辜鴻銘的一些講究。開學的那天,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無不是是頭一回跨進學校,對學校裡的一切覺得什麼都既新鮮又陌生。見著老師,他們自然會上前去鞠了躬。問了好;老師微笑著歡迎他們來到學校。等到上第一堂課,也就是國文課的時候,老師發下課本,他們翻開一看,方才那溫馨的一剎那原來已經寫上課本了,

待到編寫完第一課之後,辜鴻銘卻又是一發不可收拾似的,繼續編寫著這本國文教材,更多的是那種白話,半白半文的言語,更宜於小孩學習,而在其編寫課文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透過課文的創作,或者有根據的創作過程中,加入了對於國人而言極為陌生的“公民”、“國民”的概念,這是他於英德留學時的經驗,在他看來,一個國家是培養公民,還是打造“順民”,這是評價國家品質的一個重要考量。而經歷了數千年**統治的中國,又談何公民、國民,國不知有其民,而民亦不知有其國,而公民以及國民的概念卻又唯獨能透過教育加以灌輸。

船艙內的電燈點亮著,而在課文創作中一發不可收拾辜鴻銘卻是停不下筆來,偶爾的他會閉目沉思片刻,在國學的典籍中尋找依據,偶爾亦會於西洋文化中尋思靈感,甚至於沒有注意到艙外的夜色已深。在他的筆下,中華文明與西洋文明似乎在這本書上融匯起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辜鴻銘編寫完第一冊的課文之後,已經感覺有些筋疲力盡的他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透過舷窗望外看去,此時太陽已經出來了。

“天居然明瞭?”

輕語一聲,辜鴻銘拿起桌上厚厚的一疊書稿,再一次翻看著這書稿時,雖說這書稿是凝聚著其心血,可他卻還是感覺有些不盡人意之處,到底是什麼地方不盡人意?

凝視著書稿,細細審閱時,辜鴻銘終於發現了是什麼地方讓自己不滿意。

“標點!”

對!

就是標點!

在書稿中沒有標準,想到國學文章中無標點符號帶來的諸多的弊病,辜鴻銘又一次審視著自己的書稿,心底暗自思量道。

“也許,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把標點符號引入教材!”

辜鴻銘倒不覺得唐浩然會反對,畢竟他同樣曾留學西洋,自然知道國學文章中無標點符號帶來的諸多的弊病,如果能在小學中引入標點符合,必能推廣標點符號的應用,進而令標點符號通行全國,一改國學文章中無標點符號的弊病。

編寫教材,借鑑西方標點符號設計出適合中國的標點符號,在從事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辜鴻銘碰到了太多的問題,比如在解決了西方標點符號的問題後,又碰到了生字問題,中國的讀書的傳統是生字教,學生面對生字,在老師教授之前,自己全不認識,為此他又想到了外國人初時用於拼寫中國姓名以及地名,後又用於學習漢語的威氏拼音,在英國與德國時,他曾見過兩國學習漢語者,以威氏拼音注音加以學習。

於是他立即想到為漢字注音,若是小學生能先學拼音,生字直接拼其音,自然不再生字之困,若是能出一本帶拼音的字典,即便是幼童亦可借字典查字而通讀萬卷。

教材的編寫遠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是對於這個從未有過小學教育的國家而言,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從新開始的,儘管有所借鑑,但是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從零開始,甚至就是連同威氏拼音亦不能讓辜鴻銘,本身憑著記憶力好,而極具語言天賦的辜鴻銘自然很快便發現威氏拼音的不足之處,其在音符上面或右上角的那些小符號;如表送氣的那一撇;類似英語的撇號,有兩套不一致的表舌尖母音的音標符號,加上還有一符多用的現象。這些識別符號都極易造成混亂和不便,顯然不適合小學生學習。

在意識到英國人制定的威氏拼音的不足後,精通九國語言且又說得一口流利官話辜鴻銘自然便想到了重新拼寫拼音,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威氏拼音的創作者威妥瑪的說法,其用了7年的時間方才編寫出威氏拼音,而辜鴻銘知道自己並沒有七年的時間。

就在其開始嘗試著編寫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拼音時,在海上航行了六天的“中華號”已經緩緩駛入了仁川港,(未完待續……)

第51章 “行家”(第二更,求月票!)

踏上陸地的瞬間,和船上的每一個少年一樣,小新用好奇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扼虛空

圈圈

戀君心之美人如花隔雲端

醉夢笙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應該沒問題(主排球)

二無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

豆娘

花開春暖

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