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聽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採茶,女配在種田文苟住了,江上聽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女配在種田文苟住了正文卷第一百七十六章:採茶村裡有五百多戶人家。

這個時代因為人口稀少的原因,國家是鼓勵生育的。

最少的人家一戶也有四五口人,光這個村子來應招的採茶工就將近二千五百人。

離王家村又近,渡河就行。

所以直接為唐景雲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可能。

正月初五。

天剛微亮。

在往年,這個不是閒在家裡就是到處走親戚串門的悠閒日子,原本應還在床上貪睡的桂陽村村民們卻已集體忙碌了起來。

去年,他們村在王家村找了個採茶的活計,村裡除了還不會跑跳的小孩,基本都去報了名。

而今天,就是去王家村採茶的日子。

村民們吃過早飯,便要到村口集合。

在那裡,會有馬車來接他們。

他們村離王家村有點距離,走路過去得花上半個多時辰。

茶山的東家就準備了馬車,每天晨起日落地接送他們往返。

村民們陸陸續續地去了村口。

個個穿著厚襖子,揹著採茶用的揹簍。

第一天上班,神情都有點興奮。

即便現在的天還有點冷,冷風也吹不滅大家心中的火熱。

當村民陸陸續續來齊的時候,才鋪平沒多久的路面上,便傳來馬蹄噠噠與車伕甩空鞭的聲音。

大家精神一振奮,就看到一行十幾輛的馬車出現在視野裡,最後在村口停下。

為首的車伕跳下車,提著嗓子通知:“去王家村茶山的上車了。”

這些拉人的馬車很簡單,只鋪了一塊木板上去。

而拉車的馬看著卻強壯無匹,一輛車就能坐上十幾人。

從來只有人等車,沒有車等人的。

待村口的所有人都上了車,車伕也不問人來齊了沒有之類的話,指揮著馬兒掉頭,甩響空鞭,就開始跑動起來。

在這列車隊跑往目的地的時候,還有幾隊馬車在附近村子接人。

沿著才修的大路慢慢彙集到一處,頗為浩蕩。

這些馬車在差不多的時間先後到了王家村。

把人送到後,馬車離去。

而這些別村的人剛下車,就看到旁邊的走馬河邊,許多人正從船上下來。

河的對岸,還有很多人在等待。

其他村子看著就羨慕對岸的了。

離得這麼近,只需渡一條走馬河就能回家,能比他們節省好多時間呢。

當然,最方便的還是要數王家村的。

茶山就在他們村後呢,更近了。

採茶工多是女性。

男的有體力優勢,更多是去應聘了炒茶工。

山腳下,有許多有經驗的採茶工等在那裡。

來一批人就去幾個人領走。

然後帶著人到雪仙茶茶樹地裡,跟這些採茶工講解怎麼採摘。

講解完了後,檢查了他們的指甲,確認都修剪過指甲後,便讓所有人均勻分散開來,開始採茶。

第一波採摘的茶葉一般都成為頭茶。

雪飲仙裡頭茶採摘嫩芽,第二波是一芽一葉,第三波就只摘兩三片嫩葉。

採摘時不能用指甲掐,而是要靠折斷,不然端頭會變色。

泡出來的茶水顏色也會受影響。

若有人偷懶用指甲掐斷被發現了,是要罰款的。

當採茶工基本來齊後,這時天色也終於大亮,便能看到滿山都是忙碌的採茶人。

頭茶採摘純嫩芽,純嫩芽唐景雲給的工錢是三十文一斤。

而一個熟練的採茶工,一天最多采摘三、四斤。

等到一芽一葉,因為帶葉片,重量增加了,一個熟練工一天能採個五到七斤。

唐景雲給的價格是十五文一斤。

到第三波全是葉,採起來更快。

所以,價格相對的還要低些。

一畝士飲茶茶樹平均的產量是茶葉五十斤。

而按照五斤鮮葉出一斤幹茶的比例。

一畝茶樹才能生產出十斤成品茶葉。

也難怪自古以來茶葉就貴。

採茶工一天交兩次茶葉,中午一次,下午一次。

茶葉稱重記錄數量,工錢一月一結。

山腳下修了一排排的炒茶房,還有攤涼槽。

當天採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成猛禽後我啥都吃

塔黃花開

是貓逼我辭職的

花彩雀鶯

首長九代單傳,我一胎六寶打破了

最愛燒洋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