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漢城,劉協的歸宿,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末之幷州匪政
劉協,大漢孝獻皇帝,曹魏山陽公。
對於這位末代皇帝,曹丕十分厚道,將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允許其在封邑內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曹丕還很客氣的對劉協說:“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張瑞打算進一步,將劉協與漢室的藩王、臣子都遷到朝鮮半島的最南方,取代辰韓,與東瀛隔海相望,到半島最南方建立一個叫漢的城市,漢城。
同時也如曹丕一樣,允許劉協在國內保持天子之禮。
隨後張瑞進一步參考周王室對商朝遺民的處理方式。周武王滅商之後,帝辛的叔父箕子率領商朝遺民在朝鮮半島建立的政權,史稱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
漢室從漢中一隅之地而進有四海,如今四海困窮,其天祿已終,是時候迴歸到一隅之地了。效仿箕子朝鮮,遷去半島最南方延續國祚吧。
對劉協而言,這其實未嘗不是一種更大的自由。
作為天子,劉協如今能管理的區域只有皇宮內那區區一小塊面積。換一塊地方生活,其依舊是天子,管理的地方卻擴大了上萬倍。
無論名義、還是時勢,劉協都沒有損失。
唯一失去的就是那個早已不屬於他的天下,祖宗篳路藍縷打下的天下,張瑞嘔心瀝血統一的山河。
但這方面,漢室實在是經驗豐富。
西河、上郡、雲中、朔方、五原、定襄等郡,都是漢室皇帝親自下令遺棄的地方,讓給了胡虜生活。
涼州是朝廷一步步丟失的領土,大漢司徒,三公之一的崔烈曾當眾諫言放棄涼州。
哪怕是幽州,劉虞也是一再對胡虜妥協,將上谷、代郡等地劃給鮮卑居住。
漢室朝廷已經放棄了十三個州中的三個,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
最多對劉協而言,這漢室領土,又放棄了一大部分,其能掌握的領土經過一割再割之後,只剩下了一隅。
張瑞之所以要任命劉備去匡扶漢室,就是希望給這個龜縮在半島東南角的小政權一份動力。
不要成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要記住你們的根是在中原,後代皇帝要心念中原,光復故土。
不能被蠻夷所同化,最終放棄諸夏文明。
當然在劉協搬遷到半島最東南時,張瑞也會將大量中原儒生打包一同扔過去。
既能促進中原百家爭鳴,也能發揮儒家的特長,去將詩書禮儀教化給半島夷狄。
儒家有這麼強的同化力,也不是沒有缺點。
漢室小朝廷充斥著大量誇誇其談的儒生,基本上就等於自廢武功了。
儒家不是沒有文韜武略的英傑,但是腐儒實在是太多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一本《論語》一群腐儒能研究兩千多年,實在是令人驚歎。
所以腐儒一詞絕不是浪得虛名。對軍隊戰鬥力的侵蝕無與倫比。
或許打打半島本地土著居民還不在話下,想北上光復故土,絕對能被府兵打的潰不成軍。
而與漢室朝廷偏安一隅的同時,張瑞則在中原建立新朝,由劉協親自將中原正朔、傳國玉璽禪讓給張瑞。
兩個朝廷,一個一統山河,有傳國玉璽,有王朝正朔。一個偏安一隅。
天下百姓會尊誰為正統,也就不言而喻。
張瑞自始至終沒有終結漢室,是百姓們紛紛背棄了劉氏。這也應了那句:“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而聽完張瑞所言,劉備立即斷定一切果如自己所猜測,張瑞放棄丞相金印,果然是圖謀更高階的傳國玉璽。
或許漢室唯一還能讓張瑞圖謀的,也就剩下了傳國玉璽這一項。
想到這裡,劉備心頭一緊。一切確如張瑞所言,其並未滅亡漢室,亦並未廢黜天子。
但這天下卻隨著傳國玉璽,一同落入了他手中,不復為漢室所有。
難怪他要自己去匡扶漢室!這大漢墮落到如此地步,的確需要匡扶。
隨後劉備問道:“丞相為何選某輔佐天子?”
張瑞眼角一彎,笑著說道:“孤敬玄德為英雄。”
劉備皺眉,問道:“某亦能享英雄之名?”
張瑞起身望向窗外,背對著劉備說道:“這天下群雄紛起,然能當得上英雄一詞者,只有兩人。”
“敢問詳情。”
“只有汝劉玄德與江東孫伯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