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漢城,劉協的歸宿,漢末之幷州匪政,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伯符?”劉備訝異不已。孫策此時官職只是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是袁術麾下一名不起眼的基層軍官。
不明白為何丞相會對區區一名校尉如此重視。
張瑞笑著說道:“擁數萬之眾,而軍紀嚴明,於百姓秋毫無犯。在當今軍紀敗壞,四方擾攘之際,孤便敬汝二人為英雄。此即為何,汝能站在這裡同孤閒聊。而非如李傕一般,被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劉備沒想到原因竟如此簡單,無關大志氣節,無關勢力強弱。居然只是看待能否嚴明軍紀,無犯百姓。
甚至劉備覺得,可能都無關個人喜惡。眼前這位丞相不一定真的對自己抱有好感,其內心可能對自己十分厭惡。
只因為自己不曾虐待百姓,所以才配坐在這裡問對。
劉備出神期間,張瑞開口說道:“對了,汝最近一段時日需進宮陪同天子。且命汝麾下將領關羽先到孤麾下聽令。”
劉備默然片刻,知道這是自己必然要付出的代價。自己接下來一兩年都要孤身在宮中陪同天子,自己出入宮禁都十分不便,總不能還帶著一名猛將一同入住皇宮。
哪怕是霍光、何進,進出宮闈也是孤身一人,哪有大臣帶著侍衛住在皇宮的道理。那是皇宮還是大臣府邸?
而且劉備十分清楚,若自己拒絕這個要求。以錦衣衛手段,有太多機會讓自己暴斃於宮中,撇清與丞相的任何關係。到時關羽作為無主之臣,依舊會效力於張瑞。
於是劉備最終開口,說道:“某會說服雲長效力於丞相。”
張瑞負手望向遠方山河,淡淡的說道:“甚善,汝下去吧。汝之妻息,孤將為汝帶到長安。”
“備拜謝丞相。”劉備立即拱手告辭。
劉備無論是否願意接受漢室失去天下人心的事實,都已經抵擋不了人心、大勢。
張瑞特意將今後打算告知劉備,就是希望劉備能將此言轉達天子。讓劉協早點認清現實,為禪讓早作鋪墊。
相較於其他朝代的王朝更替,張瑞對劉協無疑十分優厚。不斷絕漢室國祚,不廢黜漢室天子,只從劉協手中接過來了傳國玉璽。但即便這塊傳國玉璽,也是張瑞找到的。
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殷服事商,張瑞一統山河,方才順天應時,建立新朝。
因此就道德而言,張瑞並不弱於文王先賢。後世也沒法指責張瑞謀朝篡逆,不然怎麼解釋文王偉業,武王伐紂?
而且張瑞畢竟不是劉協爸爸,沒義務一直護著他步履蹣跚,護著他取得民心擁護。
張瑞給了劉協一切,但民心背棄漢室,這總不能歸怨於他人。
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沒有了民心的天子,退居一隅之地是必然之事。
這方面,就連心向漢室的荀彧都保持了緘默。
即便荀彧也覺得,張瑞的一切做法無可挑剔。
如今國亂歲凶,四方擾攘,州郡凌遲。天子年幼,無力躬聖資文武,一統山河。因而將政務交給丞相,效仿周公輔政,平定四方。這是符合荀彧內心理想的。
當今天下,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夠維持山河一統,防止各地諸侯建國立邦,分裂州郡。
大一統,是諸夏士大夫們紮根內心的政治訴求。
而張瑞無疑是符合荀彧期待的政治家,目前看來,張瑞阻止分裂,一統山河,維持大一統的決心最為強烈。
至於一統山河之後的事情,民心向背,荀彧亦無可奈何。
最多忠於漢室者,將來依舊選擇效力天子劉協。
而真正要反思的無疑應該是劉氏子弟,為何大漢統治天下四百年,百姓卻紛紛背棄劉氏,選擇起兵不足十年的張瑞。
待劉備離開之後,荀彧問道:“丞相已有將劉備妻息接到長安之對策?”
張瑞緩緩搖頭,說道:“大概方略已有。具體對策,孤沒有細思。就交付給徐州文武吧。”
荀彧說道:“聽聞徐州主力大軍投降之後,徐州一片混亂。袁術大軍趁勢入侵,已攻入廣陵、下邳二郡,只靠徐州文武恐怕難以擋住。”
張瑞微微一笑,這一次荀彧恐怕有些小覷徐州英傑了。
論防守作戰,徐州還真有人堪稱當世一流。
隨後張瑞說道:“大軍主力在兗州平定曹操之亂。徐州之事鞭長莫及,以徐州之力守徐州乃是孤定下之方略。具體詳情,孤打算聽聽徐州文武意見。”
“召集徐州降臣前來問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