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起來的大規模的公路建設計劃已開始實施。由於廣泛
① 看法對國民黨人有利的研究是多梅斯和楊格的著作;對國民黨人不甚有利的 研究是田弘茂和易勞逸的著
作,均已在上面引用。
① 多梅斯:《推遲的革命》,第 486 頁。
使用國民黨的法幣以取代四川幾家銀行發行的鈔票,四川也納入了南京的經
濟軌道。①中日戰爭以前,這類改革已經減弱,並未打破西南各省習以為常的
獨立,地方當局繼續竭力抗拒中央政府不斷加強的觸手。例如,1937 年春,
蔣介石與四川大軍閥劉湘的關係非常緊張,一場新的內戰僅得幸免。然而,
由於蔣介石 1934—1935 年反共戰役的結果,湖南、雲南、貴州及四川四省地
方軍閥的自治和政治機動性都大為減弱;而南京政府的權力和威望則大為增
強。
反共戰役之果,直到 1936 年廣東最後完全受制於中央政府之時才算成
熟。雖然北伐以前廣東曾是國民黨的革命根據地,但是,它從未有效地合併
到南京政府的政治和財政的體系中去。特別是自 1931 年軍閥陳濟棠成為廣東
省主席以來,廣東實際上即自行其是,完全不理會中央政府。陳濟棠與桂系
領袖李宗仁和白崇禧一起,在 1931 年末建立起西南政務委員會和國民黨中央
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這些黨、政機關構成了強大的反南京的地方聯盟的
基礎,把廣東富裕的經濟資源與廣西的軍事技術和戰鬥素質結合起來。這一
反南京聯盟的政治挑戰,又由於國民黨大理論家和革命老前輩胡漢民(雖然
在 1932 年僅 52 歲)的加入而大為加強;他賦予所謂的西南分離運動以合法
性,而這是其他反蔣運動所缺乏的。五年來,蔣介石忍受著廣東和廣西的痛
罵和批評,因為兩廣是一股難於對付的政治、軍事力量,尤其是因為兩廣有
福建、湖南及貴州等半自治省份形成的緩衝地帶保護。然而,由於蔣介石尾
追共產黨的長征,到 1935 年末已消除了那一緩衝地帶。蔣介石還在兩廣邊境
集結軍隊,在相鄰的湖南修建機場,並加速粵漢鐵路的工程以期早日完工。
1936 年 5 月,胡漢民突然去世,蔣介石抓住胡漢民治喪的機會,向兩廣
領袖挑戰,要求他們服從中央政府。最後通牒遭到拒絕,西南當局在 6 月初
開始調動軍隊向北進入湖南省。他們公開宣佈的目的是與華北的日本侵略者
作戰。然而,蔣介石推斷陳濟棠及桂系領袖在計劃進攻,企圖推翻南京政府。
這個推斷或許是實情。
蔣介石政治操縱的天才,在這種局勢中大顯身手。他一方面收買廣東空
軍,使之在 7 月全部投奔中央政府;然後又對反叛的領袖兼施軍事威脅和許
以高官,終於使反叛在 9 月歸於失敗。結果,在南京政權時期廣東第一次被
置於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廣西仍保留了一些以前自治的痕跡,但已被
制服,不再能向南京挑戰。
因此,到 1936 年末,蔣介石已經鞏固對全國較大地區的政治控制——中
國本土 18 個省中,僅有 7 個保持基本自治——從而為一個可行的政治制度奠
定了基礎。然而,他為取得政治控制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他堅決依靠武
裝力量,不僅使國家受到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而且把這個政權的注意力從
迫切需要社會、經濟及政治的改革轉移開去。蔣介石的顧問有時告誡他,不
要過分依靠武力來達到政治目的。他在反省時甚至也承認這一缺點。然而,
他是一個軍人,達到國家統一的其他戰略似乎從沒有引起他的興趣。例如,
他本可滿足於各種地方軍閥只是名義上的擁護,然後努力在自己控制的地區
建立政治、經濟及社會改革的樣板。這樣去做,他就可以避免流血的代價很
大的內戰,就可以建立經濟及財政的穩定,並且可以發揮行政及技術的專門
知識。這樣的專門知識,在其他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