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能力以
防不測,還應促進毛所稱的民主和進步以改善人民生活和發動群眾投入戰
爭,把它轉變為真正的人民戰爭。為民主和進步的鬥爭本身就是民族團結的
保證。在群眾戰爭中,即使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放棄抗日,中共依然能單獨
堅持下去,不會重演 1927 年的歷史悲劇。
動員群眾進行人民戰爭的關鍵在於適當的土地政策和經濟改革。黨的注
意力再一次集中到富農身上。1935 年王明在他的《新形勢和新戰略》中提出
的土地政策比毛在 1931 年以前提出的更為溫和:只沒收地主的土地,而富農
可以保留他們的農具並分到一份相等的土地,不只是壞地。①的確,在這一階
段王明因土地革命的失敗而沮喪,但他認為土地革命僅僅是一種武裝鬥爭,
極少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②在瓦窯堡會議上這種更溫和的土地政策被接受。
富農、中農和貧農都能得到數量相等的一份土地,而不觸動富農對工商業的
③ 1936 年 12 月 14 日《大公報》社論,收入張熾章:《季鸞文存》(1962 年臺北版),第 222—223 頁。
④ 貝特蘭:《中國的危機:西安兵變真相》(又名《中國的第一幕》),第 170 頁;片岡鐵哉:《中國的
抗戰與革命》,第 46 頁。
① 《王明選集》,第 1 卷,第 168—169 頁。
② 《明報月刊》,第 61 期,第 91 頁。
① 《王明選集》,第 1 卷,第 97—98 頁。
② 同上,第 81 頁。
投資。他們的牲畜、動產和農具無需重新分配。③到 1936 年夏,中央調整了
他們的土地政策,使它更加接近王明的觀點,以促進兩個主要政黨之間的合
作。④
中共土地政策的緩和,也有實際原因。陝北的基本土地問題不是高地租
和渴望獲得土地,而是缺少勞動力以及如何有效地組織勞動力以達到高產,
整個華北都是如此。早些時候在那裡推行的極左土地政策已證明是不利於農
業生產的。⑤1935 年 12 月土地政策發生了變化,它只沒收富農出租的土地,
消除了土地分配中的極端不平等,並激發了中農和貧農對群眾工作的熱情。
他們的積極性在於結束地主和富農對地方權力的壟斷。當時強調的不是重新
分配土地,而是更公平地分配糧食。⑥
毛澤東的另一種戰略並不是一種未經深思熟慮的“既打敗日本又打敗
蔣”的政策,像張國燾所描繪的那樣。①他的要點是如何使蔣繼續抗戰,以及
假如蔣介石與日本媾和,中共將如何獨立戰鬥下去並贏得這場革命。由於軍
事力量處於劣勢,只有動員群眾建立並保衛和擴大根據地,才能確保勝利,
從而加速全國範圍革命形勢的到來。抗日戰爭的總戰略,與以前內戰的總戰
略一樣,必須是農村包圍城市,以切斷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從而把革命引
向城市。與此同時,農村的社會革命仍由共產黨的軍隊加以保護,並由共產
黨的群眾路線加以指引,不斷地取得進展。1937 年初,如 1936 年夏——當
時毛澤東與斯諾正在進行系統的談話——一樣,他的戰略可能尚未完全形
成。但是基本觀點都已經有了。毛澤東的許多同志,特別是王明,不同意他
的觀點,黨內仍在繼續辯論。同時,有關民族陣線的事態急劇發展,迫使兩
個主要政黨在 1937 年 4 月締結了正式的聯盟,距抗日戰爭爆發還不到三個月
了。
③ 何幹之:《中國現代革命史》,第 1 卷,第 191 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指示(1935
年 12 月 15 日)》,《毛澤東集》第 5 卷,第 13 頁。
④ 《毛澤東集》,第 5 卷,第 63—65 頁。
⑤ 毛澤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第 8 — 9、12 頁。
① 《明報月刊》,第 6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