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多人看來,中共依然只是
俄國的工具。
1934 年 4 月蔣介石最後一次圍剿期間廣昌陷落後,中共的統一戰線的建
議有了新的意義;這次建議成為扭轉日益惡化的內戰形勢和拯救中共走出困
境的一種嘗試。1934 年 4 月 10 日中央委員會致國民的信,故意對國民黨在
統一戰線中的作用含糊其辭。國民黨沒有明顯地被排除在聯盟之外;推翻國
民黨的目的也沒有被放棄。①戰爭形勢惡化使中共對國民黨的態度變得溫和起
來,這表現在 1934 年 7 月 20 日周恩來的六點建議中,②它提出建立一個包括
一切抗日力量——甚至蔣介石的軍隊——的統一戰線。儘管這個新建議全然
是實用主義的,但它並不完全是機會主義的。它在萌芽狀態就包含了指導革
命從衰敗的蘇維埃走上較有希望的道路的新的理論定則。舊的列寧關於民族
統一戰線的論點顯然值得重提。在列寧的概念中,民族可能沒有終極的價值;
但在處於日本侵略壓力下的中國,中華民族的存在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換
句話說,民族的解放鬥爭(反對帝國主義)會逐漸掩蓋社會的解放鬥爭(反
① 《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概況》,第 6 頁;《紅旗飄飄》,第 3 集,第 168—180 頁。
② 韋爾斯:《紅色塵土》,第 75 頁;美國陸軍部軍事情報處:《中國共產黨運動》, 第 2355 頁。
① 蕭作梁:《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的權力關係》,第 226 頁。
② 《紅星》,1934 年 7 月 20 日,第 1 頁。
封建)。在重提這種思想時,中共還記得 1923 年至 1927 年第一次統一戰線
的痛苦經驗,特別是據信由蔣介石代表的資產階級和大地主的“叛變”。如
果中共為了反帝鬥爭要緩和他們的土地革命,那麼必須回答下列問題(用當
時的話說):這是一種民族政治水準的包括一切與蔣有矛盾的抗日力量的統
一戰線呢?還是一種以動員工農兵為基礎的某種社會革命的統一戰線,他們
有很高的政治覺悟足以監督領導人物以確保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成功?這兩種
途徑的矛盾是明顯的。那末中共在策略上應該在動員和武裝群眾之前建立統
一戰線呢,還是相反?第一次統一戰線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歸咎於沒有獨立
的中共武裝力量。在 1935 年至 1936 年,中共確有一支軍隊和一塊地盤。為
了團結抗日,黨應當放棄它們,還是應當讓抗戰去鞏固民族團結,不使兩個
主要政黨中的任何一個犧牲它的自主權?與這後一問題緊密相關的是這個統
一戰線的性質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如果它只是暫時的,那麼這兩個對立的
政黨為民族的生存建立聯盟無需同時放棄各自的長遠目標,而完成這些目標
需要雙方繼續進行軍事和地盤的擴張。如果它是永久的,中國必須經歷一次
基本的政治變革,以容許各政黨用和平的方式為他們的長遠目標競爭。這一
變革需要全部軍隊的國家化,建立民主的議會,保障基本的自由等等。首先,
在 1935 年到 1936 年,最困難的問題是:考慮到蔣的敵意和反覆無常,與蔣
搞統一戰線是不是有意義和有效?這些問題在 1935 年夏季的共產國際第七
次代表會議上被認真地考慮過,當時共產國際號召建立廣泛的反帝統一戰
線,以遏制西方法西斯主義的增長和東方日本的侵略。根據這次號召的精神,
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了《八一宣言》。①
宣言中設想的統一戰線的範圍是很廣泛的,足以包括一切抗日力量。然
而,宣言依然攻擊蔣介石是民族的敵人,應被排除在聯盟之外。但宣言在重
點上有一個變化——最可怕的敵人已不是蔣介石,而是日本。②把蔣排除在擬
議中的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之外,帶來了進一步的問題:蔣會不會站在一旁,
注視聯軍與日本作戰而不採取任何行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