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他會不會繼
續與中共和別的反對派作戰?無論他採取行動或不採取行動,他有什麼正當
的理由?他是否會在抗日戰爭中宣佈中立,或扮演日本的一個同盟者的角
色?宣言的非邏輯性不久就被意識到了,並由王明於 1935 年 8 月 7 日在共產
國際七大上的講話中作了糾正。“如果蔣放棄他的反共圍剿並參加對日作戰,
道路對國民黨是敞開的。”又過一些時候,王明在他的文章《新形勢和新政
策》中稱蔣為“蔣先生”,他說:“如果蔣先生願意改變他的態度,中國共
產黨能夠和他合作。”按照王明的觀點,民族矛盾遠遠超過了階級矛盾,“中
國共產黨除了中國人民的利益之外再沒有別的利益”。③
在黨的真正權力——即使不是真正的權威——所在地陝北,想法似乎並
不相同。1935 年 11 月 13 日紅軍的抗日宣言非常明確,既抗日也反蔣。①兩
① 胡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參考資料》,第 263—269 頁。在毛兒蓋會議上,甚至無人提到建立抗日
統一戰線的可能性;無人知道《八一宣言》的發表。張國燾文,《明報月刊》第 50 期,第 85 頁。
② 關於第二次統一戰線各個方面的討論,見 L。P。範斯萊克:《敵與友: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統一戰線》,
和片岡鐵哉:《中國的抗戰與革命:共產黨與第二次統一戰線》。
③ 《王明選集》,第 1 卷,第 9—10、11—13、25 和 53 頁;範斯萊克:《敵與友》,第 53—54 頁;片岡
鐵哉:《中國的抗戰與革命》,第 23 頁以下。
① 何幹之:《中國現代革命史》,第 1 卷,第 187 頁。
天以後毛澤東起草了十點建議,在 1935 年 12 月 25 日經瓦窯堡政治局會議討
論,未作多少修改就透過了。毛把蔣介石描繪成為中共所反對的日本“走狗”。
②
瓦窯堡會議設想建立一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領導的賣國集團的
所有革命階級的廣泛聯盟。為了喚醒和動員這些階級的人,必需滿足農民的
土地要求,以及工人、士兵和知識分子改善生活的要求,只有這樣他們的革
命熱情才能持久。這需要沒收包括蔣在內的賣國賊的財產並重新分配;廢除
苛捐雜稅;增加工資和薪金;並組織救濟工作。就這場民族戰爭的戰略而論,
紅軍和紅區無論如何不能取消。相反,在日軍和國民黨軍隊佔領區應建立革
命根據地,應當從這些根據地開展反對國內壓迫者和外國敵人的兩條戰線的
鬥爭。依據瓦窯堡會議的設想,抗日戰爭同時也將是一場社會革命戰爭,否
則它決不可能成為確保勝利的群眾戰爭。從組織上講,第一步是建立抗日政
府,這與王明提出來的國防政府相似。但組織的發展並不到此為止。在根據
地,革命委員會將作為通向建立蘇維埃政府的一種過渡形式。創立根據地的
先決條件是擴大一切抗日武裝力量和游擊隊。如果形勢按照這種方式演變,
蔣介石的中國將受到來自日本的外部壓力和來自反對者的內部壓力;它將變
得虛弱並分崩離析。這時中共將與蔣介石集團中的反對派結成新的聯盟。③
在瓦窯堡決議中,有兩點是清楚的——陝北還沒有與蔣談判的願望;而
農民戰爭依然是鬥爭的主導形式,並以城市無產階級鬥爭作為最緊密的同
盟。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將繼續執行,幾乎不作修改。但在一場民族戰爭中,
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