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部分,問鏡,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如霜。劍上生煞,正是餘慈近段時日一直追求的極限殺傷。且他可以在唸動之間,將精氣神傾注於劍,由此官止神行,已經初窺飛劍之術的堂奧。
其實這與之前貫伸無名指,聚精氣神於毫釐之間是一回事。那是一種測試方法,也是一種狀態。
修士修行,除了少數修煉方式比較特殊的人外,其神魂元氣總是在朝著相合相抱、逐步交融和凝聚的趨勢走的,最終達到收束生機,凝成還丹的目的。這其中有“呼應”、“合流”、“貫通”三個層次,與神魂元氣的融合進度相對應。
餘慈早在明竅境界便做成了第一步,後又透過元神馭劍的頓悟完成了第二步,此後逐步精進,力求“貫通”,終於在此刻功成。
神魂元氣節節貫通,聚於毫釐,無所不至,再向上便是“神氣合抱,定鼎樞機”的功夫,而那已經是還丹境界的範疇。這也就是說,僅就氣法而言,餘慈已經做到通神境界能夠做到的極致!
現在唯一需要確認的,便是他溫養陰神的火候。餘慈倒真有些躍躍欲試,想就此試驗一回陰神出竅的感覺。
不過想了想,他還是放棄了。陰神出竅乃是一道絕大險關,若是火候不足,防護不周,便會與外界元氣發生激烈反應,導致心火內焚,魂飛魄散。於舟、解良等人在指點他修行時,都極嚴肅地告誡他,就算進入通神上階,沒有師長在旁護法,也不能輕易嘗試出竅,否則後悔無及。
其實不用他們說,上回在絕壁城,餘慈也經了這麼一回,尚心有餘悸,類似的蠢事,是絕不會做第二回的。
搖搖頭,壓下殘留的興奮感,餘慈將心神放回現實。
他抬起頭,頭頂雲霧深處,不知鬼獸是否將形態轉換完畢,此時又是怎樣的動向?如果那廝記仇,不依不饒地追過來,他還要依靠周圍的地勢,與之周旋;便是不過來,在這片茫茫雲霧中,他總要找到能飛回去的辦法吧。
不管怎麼選擇,熟悉周邊環境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他低頭打量腳下結實的岩石地表。
從安全降落時起,餘慈對此地便非常好奇。他發現,腳下這片實地,似乎並不是他前兩次到天裂谷來,見到的那些依託在絕壁上的坡地、石樑,而是一座實實在在,高拔起來的山峰,至少從他可見的範圍看,並沒有和天裂谷絕壁相粘連。
餘慈知道天裂谷廣大無邊,東西相隔以萬里計,內裡也不是完全由雲霧添充。從離塵宗的資料看,在谷中雲霧深處,其實是聳立著無數高低不等的山體。有的甚至從谷底一直延伸到雲霧之上,遠遠看去,像是雲霧中浮游的島嶼。
有些“島嶼”上還可以住人,許多地方都被開發成為修士的落腳點。餘慈所在的山峰,高度離雲霧頂端還差得遠,遠到照神銅鑑飛射的神意星芒,還無法抵達。
那就是說,至少是十里以上的深度了。
自餘慈以陰神馭寶鏡,重啟寶鏡神異以來,數月間已經把照神銅鑑現階段的情況摸得差不多了。
不得不說,現階段的照神銅鑑,雖然開發出神意星芒這個非常有用的手段,卻還達不到當初“照神圖”映徹方圓五十里的程度。神意星芒若是自然投射,追索生靈目標以駐其腦宮,最多遠及十里,大約是他神魂自然感應極限的兩倍。當然,餘慈意念驅動、又或者先寄生在魚龍等目標之上時,則是另一回事。
出現這種情況,餘慈覺得,應該是陰神馭寶鏡後,從寶鏡那裡獲得一部分主導權的緣故。他還沒有搞清楚照神銅鑑的神異根源,使得寶鏡威力受到他自身實力的限制,也是應有之義。
其實,十里範圍也差不多夠了,就是支離破碎的視角分辨起來讓人難受,也很難有一個對周邊環境直觀的整體印象。餘慈嘗試著拼接幾個視角,最終還是放棄。不過在此過程中,他倒是發現一樁異處。
那是在照神銅鑑感應範圍的邊緣地帶,大概也是在這個山峰邊沿了,由於分不清東西南北,只能說是在他左手方向。與其他區域不同,那地方生靈明顯稀少,神意星芒沒找到幾個目標,破碎的視角中間,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而靠近邊緣地帶,更是一片純粹的虛無。
餘慈想了想,便往那邊移動,十里左右的路程一會兒便到。
怪不得感應中一片虛空,果然是一片死地!
餘慈視線所及,沒在這裡發現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沒有鳥獸、沒有草木,甚至連塊苔蘚都吝於出現。站在這裡,除了風過時的呼嘯和自己的呼吸,便再無任何聲秘。
站在山崖邊上,餘慈看著腳下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