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部分,宋代十八朝豔史演義,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流合汙,苟且食祿,而終身不去呢?“神宗聽了,連連點首,信用王安石的心志,從此益加牢不可破了。二年二月,復召富弼入朝,任同平章事,擬擢王安石為參知政事。
唐介審知神宗的意思,乃入諫王安石不堪大任。神宗怫然道:“王安石文學不可任呢?經術不可任呢?”唐介答奏道:“王安石固是個好學的,但是泥古不化,所以議論很是迂闊。若是使他執政,必定多所變更,想治反亂了。”神宗不聽,竟任王安石參知政事。至是,王安石遂奏請神宗行用新法。神宗准奏,即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掌經畫邦計,變更舊法,調濟天下利權。
命王安石、陳昇之總領制置三司條例司,協同辦理。又命呂惠卿、蘇轍併為檢詳文字,章惇為三司條例官,曾布檢正中書五行公事。呂惠卿、曾布都小有才,事事迎合王安石意旨。王安石深信二人,不啻倚為左右手,故一同引用。於是王安石遂拿出他皋、夔、稷、契、傅說的學問,與呂惠卿、曾布等,酌定富國強兵的新法八條:一、農田水利。派員分行諸路,相度農田水利,墾荒廢,浚溝渠,酌量升科,吏民同役,不得隱瞞逃匿。
二、均輸。凡州郡上輸的官糧,官得徙貴就賤,因近易遠,預知在京倉庫所當辦的,得以便宜蓄買。
三、青苗。農民播種青苗時,如果無錢播種,由國家借給,令出息二分,俟谷熟隨夏秋稅償還國家。
四、免役。人民依等級繳納免役錢於國家,得免勞役,國家將免役錢另募無職業人民充當役夫。
五、市易。京師置市易所,使購不賣的物品於官,或與官物交換,又備資貸與商人,依限納息還本。
六、方田。以東南西北各千步為一方,計量田地,依地的肥瘠良窳而定稅五等,人民按稅則繳納。
七、保甲。採古時民兵制度,十家為保,五百家為都保,都保置正副二人,領導保丁貯弓箭,習武藝。
八、保馬。設定官馬,凡保甲願養馬的,每家得領養一匹,願養二匹的,聽歲一檢驗,有死病的補償。
這八條新法,前六條稱為富國之法,後二條稱為強兵之法。
當時朝廷諸臣,除附和王安石以外的,都不贊成這個新法,紛紛爭議。王安石對反對的諸人道:“公等所以爭論,都是因為沒有多讀書哪!”趙撲道:“這話就說錯了!皋、夔、稷、契的時候,試問有什麼書可讀呢?”王安石不應。神宗獨深信不疑,次第頒行天下。四月,任命劉彝、謝卿材、侯叔獻、程顥、盧秉、王汝冀、魯伉、王廣廉八人,行諸路“農田水利法”;七月,任命薛向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九月,詔先自河北、東京、淮南三路行“青苗法”;十二月,行“保甲法”、“免役法”。五年正月,行“市易法”;四月,行“保馬法”;八月,行“方田法”;至是,王安石的新法悉行,而天下騷然,民間受苦痛已不堪言。朝里老成的一派,因議論新法,罷黜殆盡:如御史中丞呂誨出知鄧州,知諫院範純仁出知河中府,檢詳文字蘇轍為河南府推官,宰相富弼出判毫州,知審官院孫覺出知廣德軍,御史中丞呂公著貶潁州,直史館蘇軾出為杭州通判,樞密使文彥博出判河陽,司馬光罷知永興軍,朝貶夕謫,真個更僕難數。這正是:多數老成都罷政,一時新進盡登朝。
要知王安石的新法,後來效果如何,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罷舊臣書生當國 興重兵諸將平戎
這時新進的一派,好不得勢,神宗今日進用一個,明日升遷一批,弄得皇帝左右,全是新幸權佞。三年十二月,神宗索性任王安石與韓絳同平章政事,畀他至高至大的權力,使他對於一切新法,得完全有權施行。王安石此時,在神宗駕前,言聽計從,比較魏徵之於唐太宗,諸葛亮之於漢昭烈,還覺得倚任要專誠些,故對於新法,益加堅決。仁宗更頒詔天下,查察奉行新法不盡職者,嚴重究辦;於京城設定邏卒,捕治謗議時政的人,所以當時新法雖實在行得不好,人民大受損害,只能暗地裡叫苦呼冤,不能籲請朝廷停止。而有敢於爭論的,就只韓琦、富弼等一班舊臣罷了。因之王安石的兒子王雱,他已由曾布、鄧綰力薦為崇政殿說書,極力主張誅除異議者,並說要把韓琦、富弼諸人拿來梟首示眾,那麼便沒人再阻擾新法了。
王安石道:“兒說錯了!”王雱答道:“真不錯哩!要曉得不誅除異議者,新法便不能行啦!”王安石想了想,兒子的說話,著實有理,便採納了兒子的嘉言,果然積極誅除異議的。人民處於嚴重壓迫之下,越更敢怒而不敢言。
建昌軍司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