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策略思維,泰達魔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一直將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的區別含糊帶過。實際上,零和博弈的均衡有一些特點並不適用於非零和博弈,因此,這方面的嚴格闡述應該分別進行。
我們簡化了許多案例,使每個參與者只有兩個策略可以選擇。這麼做的前提是基本概念仍然可以大致進行闡述,不會出現重大遺漏。多數情況下,引入更多策略只有純粹的計算方面的意義。舉個例子:3個或3個以上的基本策略的隨機化,可以交給一個簡單的計算機程式完成。這裡有一個新觀點:均衡處只有一個子集的策略可能用得上(使用的機率為正數)。關於這一點,參見上述盧斯與拉法的著作。
我們一直忽略了稱為“合作博弈”的內容,這種博弈的參與者共同選擇和實施他們的行動,得出“核”或者“沙普利值”這樣的均衡。我們這麼做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任何一個合作都應該作為一個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結果出現,而在非合作博弈裡,行動是由參與者獨自決定的。這就是說,個人違背任何協議的動機應該可以辨認出來,併成為他們策略選擇的一部分。不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戴維斯、盧斯與拉法以及舒比克的著作裡找到合作博弈的處理方法。
4 .從這裡開始
第3部分著眼於建立幾類策略互動的概念與技巧。其中包括討價還價、投票選舉、邊緣政策以及激勵設計。我們將再次透過例子和案例分析闡述策略原理,並以註釋的形式向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某些題目的讀者列出推薦書目。
第3部分
第8章邊緣政策
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將整個世界拖到了爆發核戰爭的邊緣。蘇聯在反覆無常的尼基塔·赫魯曉夫的領導下,開始在古巴裝備核導彈,那兒距離美國本土只有90英里。10月14日,我們的偵察機帶回正在建設中的導彈基地的照片。約翰·F·肯尼迪總統在他的政府內部進行了10天的緊張討論,於10月22日宣佈要對古巴實施海上封鎖。假如蘇聯當時接受這一挑戰,此次危機很有可能升級為超級大國之間一場傾巢而出的核戰爭。肯尼迪本人估計,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介於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間”。不過,經過幾天的公開表態和秘密談判,赫魯曉夫最後還是決定避免正面衝突。為挽回赫魯曉夫的面子,美國做了一些妥協,包括最終從土耳其撤走美國導彈。作為回報,赫魯曉夫則下令拆除蘇聯在古巴裝備的導彈,並且裝運回國。'l'赫魯曉夫的目光越過了核導彈事件的邊緣,卻看到了他不想看到的景象,因此宣佈撤退。“邊緣政策”一詞看來就是為這麼一種策略設計的,這種策略將你的對手帶到災難的邊緣,迫使他撤退。①
肯尼迪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採取的行動,被普遍視為成功運用邊緣政策的典範。
①
托馬斯·謝林或多或少發明了這個概念,也是首先對這一概念進行分析的學者。本章內容從他的著作《衝突策略》(第七、八章)和《軍備與影響》(第三章)中獲益良多。許多人會把邊緣政策的英文brinkmanship錯誤地說成brinksmanship,聽上去更像是搶奪一輛裝甲車的技巧。
我們普通人也會運用邊緣政策,只不過不會產生那麼深遠的國際影響罷了。比如公司管理層與工會可能面臨一場毀滅性的罷工,固執己見而不能達成妥協的夫妻可能離婚,意見不一的國會議員假如不能透過預算案,就會讓政府關門:這些案例的雙方其實都會用到邊緣政策。他們故意創造和操縱著一個有著在雙方看來同樣糟糕的結局的風險,引誘對方妥協。
邊緣政策是一個充滿危險的微妙策略,假如你想成功地運用這個策略,你必須首先徹底弄明白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的目標就是以古巴導彈危機作為案例,幫助你把握邊緣政策中的微妙之處。
肯尼迪政府發現蘇聯偷偷在古巴裝備導彈,立即詳細考慮了一系列可能的行動:什麼也不做;向聯合國投訴(這一行動的實際效果幾乎就跟什麼也不做一樣);實施封鎖或隔離(這是實際選擇的方案);向古巴的導彈基地發動空中打擊;要麼就是走極端,搶先向蘇聯發動一場全面的核打擊。
而在美國實施海上封鎖後,蘇聯也有很多可能的回應方式。它可以退讓,並拆除導彈;停止從大西洋中部運輸導彈(這是實際選擇的方案);嘗試在沒有或有海上支援的情況下穿越封鎖線;或者走極端,搶先向美國發動一場全面的核打擊。
在這一系列的行動與反行動裡,一些可能的行動很顯然是安全的(比如美國什麼也不做或者蘇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