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豢�季陀搿吧撕勖朗酢庇瀉艽蟮木嗬耄��拗辛⒌摹陡蓋住氛庵擲嘈陀瀉艽蟮木嗬耄�嗨平黿鱸謨凇跋繽痢鄙稀�
牛:你說的這種“鄉土”,是和你當知青的經歷有關?
何:肯定是。那時候雖然沒有畫畫,但為後來畫風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礎。那時我就對自然界的壯觀與神秘有興趣,感到狂喜,自己完全融入其中。這種境界,這種審美傾向一直延伸到了我後來的創作中,順理成章。恰好跟看到的懷斯的風格也結合起來了,也就形成了我近十年的畫風。知青生活對我後來美學觀點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從畫面來說,我跟時代並沒有緊密的聯絡,因為我表現的東西都是很個人化的。但從觀念來說,我和時代還是有聯絡。中國繪畫從“文化大革命”時的宣傳畫到“傷痕美術”的批判,很快變為一種以自我表現為核心的形式。這樣看來,我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潮流中的一員。
一直到“,85新潮”,國內出現了觀念繪畫、行為藝術等。如果說把繪畫作為個人思想的一種表達的話,我想我算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表達的方式很純粹。我也是中國“新美術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吧。
牛:我記得80年代國內搞過一次人體繪畫藝術展,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轟動和討論。應該說,整個80年代的藝術氛圍還是很好的,大家經常談的是文學、繪畫、詩歌、音樂,經濟意識還很淡,大家喜歡的是這種文化氛圍。你覺得和現在比起來,那種氛圍是不是更好一些?
何:也不能說更好。任何一個時代的大變革,總會提供很多機會。當時的口子剛開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吹進來的風都是很新鮮的,對我們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都很震撼。“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後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是哪個領域。文學和美術可能是走在最前面的,誕生了一批很著名的畫家,那個年代是一個造英雄的年代,很多人都受益於此,包括我自己。很多寫小說的、搞藝術的、拍電影的,都出於那個年代。
現在主要是一個多元化的時期,多元化既成事實,每個人的表達權利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當然,畫的人也多了,競爭很激烈,路子也相對狹窄一些,因為每個領域都有許多人嘗試,年輕的藝術家要找到自己的路更困難一些。
80年代是一箇中國文化井噴的年代,禁錮那麼多年,突然開放,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對繪畫來說,它相對更自由一些,受到的禁錮更少。
牛:我們那時就非常羨慕畫畫的,很自由。想曠課就曠課,想留長髮就留,生活方式也特立獨行。
何:其實畫畫本身就是自我的行為,能不能展出是一回事,但創作過程是完全可以自我控制的。
牛:你這段時期大量的作品都是沿襲這種風格?
何:是的。簡潔的構圖,細緻的刻畫;與自然的對話,與內心的關係。內容基本都是受現代詩歌的影響,有超現實主義的,有印象主義的,也有象徵主義的。在當時的80年代,我可以把詩歌翻譯成某種繪畫語言,最後直接用於繪畫之中。因為我喜歡的,就是詩歌那種晦澀、朦朧的東西,以及它提供的象徵符號和錯位的感覺。不像小說那麼明白,文學性那麼強。換句話說,我是從現代詩歌中吸取了很多繪畫的靈感。
牛:對於你來說,繪畫就是寫詩?
何:也可以說是“畫詩”。兩種藝術形式在我看來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市場年代:衝擊心靈的底線
牛:你的畫風產生比較大的變化是在90年代?
何:是。我80年代末去了美國,待了一年。那時候距離鄉土的東西遠了,沒有直接的感受了,知青時代過去了。十多年來我完全處於都市之中,自己已經成了一個都市人,從知青的狀態轉換成了都市人的狀態。
那時我在美國看了一些中國傳統繪畫、傳統藝術。因為美國的博物館裡的很多好東西,在中國是看不到的。
何多苓:享受著繪畫、詩意以及邊緣(3)
牛:很奇怪,在美國看中國的傳統藝術?
何:是,有些東西在故宮都看不到。其實此前我是不關心(中國傳統藝術)的,我是畫油畫的,對這些都沒關注過。那會兒只是對西方的油畫很著迷。
在美國我看到了宋代的畫、南朝的雕塑,很震撼。可能也和年齡有關係。中國文人到了一定歲數,他血脈中的中國傳統基因就會顯現出來。所以我在美國後期畫的畫已經離鄉土甚遠,主要畫了一些個人感受的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