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人年代:特立獨行的旁觀者
牛:在早期你還有一個重要的作品《小翟》,主角就是翟永明。當時創作的背景是怎樣的?
何:她給了我很多啟發,她的形象也具有很大的表現力。《小翟》這幅畫是和涼山的背景結合起來的,體現了當時她詩歌中強烈的意象主義色彩,也是我的一種形象化的表現。後來還畫了一系列的畫,我覺得都表現得比較成功。
牛:現在很多人把《小翟》的形象作為你畫裡面的一個特定的符號了,那種情緒、意象、女性的敏感。90年代後,你的作品是否也更多地著力於此,沿襲著這種細膩與敏感?
何:一直都是這樣的。90年代末,我更是放棄了80年代那種嚴謹細緻的畫法,進入了一種比較流暢和寫意的畫法。我想那才是我真正的內心,把繪畫和某種詩意、思想都結合起來了。
牛:有美術界人士評論你後來的畫風融入了一些國畫的思想。
何:那的確是我有意識地做的改變。雖然我沒有畫過國畫,但能體會它的筆觸,那種下筆的流動感,它不像西畫是一筆筆擺上去的,它是在筆的流動中產生很多變化。我想真正把中國元素融進去,而不是像90年代初是找一些中國符號加上去。這更多的是融入了中國畫的精神和文化。我比較滿意這種改變。
牛:反過來我們再看時代的程序,我們是不是從最早的那種盲目崇洋到迴歸中華民族一些本真的東西,再對中國和西方作一個比較好的結合?
何:其實油畫的民族化也喊了很多年了,但往往只是用油畫來畫中國的題材。但我現在才發現,對一個民族而言,它的精神是深入骨髓的,像基因一樣。我想這種中國精神,無論用什麼材料和手法,它都能表現出來,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徵。這才是真正的油畫的民族化。對我來說,認識到這點是很大的進步,也等於進入了一個更高階的階段。
以前覺得西畫的三維透視很精緻,而寫意的國畫感覺很潦草,很“水”,現在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牛:你說過“技巧即思想”,怎麼理解?
何:把繪畫的過程、繪畫的技巧以及你要表達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當繪畫完成的時候,你要表達的東西也就出來了。從某種程度來說,技巧本身就是思想。我寫那篇文章的時候,引用了韓東的一句話:“詩歌到語言為止。”我覺得繪畫也是到技巧為止。
其實中國的文人畫,都是這樣子的。它用寥寥數筆,就表達出了自己的東西。這也是中國畫和西畫很大的區別。
牛:去年,你和翟永明到了墨西哥,後來創作了一幅《小翟和龍舌蘭——向弗裡達?卡洛致敬》,和以前那幅《小翟》構成了一個奇妙的迴圈,有人評論說這是對以前的回憶。這是怎樣一種感覺?
何:這個過程很有意思。從墨西哥回來我就構思了這幅畫。以前我雖然沒去過墨西哥,但一直喜歡它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對它的建築和音樂也很有興趣。小翟本人是弗裡達?卡洛的崇拜者,很狂熱。她看了很多與弗裡達有關的資料,紀念館、故居等等。我想以墨西哥的符號,表現出小翟這麼多年的變化,以及她對弗裡達的狂熱。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幅畫又恢復了我80年代象徵主義的風格——墨西哥的龍舌蘭、弗裡達的玩偶,與小翟的形象相互穿透,有一點回歸的意味。
牛:你是一個懷舊的人嗎?
何:準確地說,不是。就像以前的知青生活,當時覺得很融入,但要讓我現在再回去,恐怕不行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即使現在回去畫寫生,故地重遊,但都不一樣了。我的世界還是在向前走的。就像這次汶川大地震,不可能不在畫布上留下痕跡。這就是我下一階段的任務了。新聞和照片也只能表現部分,我到了災區現場,看到了生存、生命和希望,想以自己的方式表達這些感受。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何多苓:享受著繪畫、詩意以及邊緣(5)
牛:從90年代末期至今,隨著中國加入WTO,整個國家的國際化程序明顯加快了步伐。中國畫家與世界的交流更頻繁了,中國藝術界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再也無法“獨善其身”,必須與世界融為一體?
何:對我自己來說,影響不大。但對中國藝術界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它已經是國際藝術界的一部分,有獨特的地位,受到了強烈關注。這種關注緣於對迅速崛起的中國的興趣。我一樣也旁觀著這一切,保持資訊上的同步。
牛:就成都而言,前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