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影響比較大的事件是2000年搞的成都雙年展,這在成都是第一次。應該說這之後,成都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以及其他型別的藝術都逐漸增加,傳統的繪畫藝術的空間是否受到了擠壓?
何:這肯定對架上藝術形成了大的衝擊。但我想,對中國人來說,繪畫還是主要的藝術形式,雖然裝置、行為、影像在西方成為主流,但中國的繪畫仍然佔有統治地位,這可能和含蓄的文化傳統有關。我覺得架上繪畫在中國還會長期存在並且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牛:最近幾年,國內的很多畫家都著重在表現自己的“符號”。比如某某一直畫一種型別,很執著地畫,最後這種型別的畫成了自己的標誌。你怎麼看待這種“符號”?
何:很多畫家用符號化的特徵,其實是為了鞏固自己在藝術界的地位,讓其他人接受自己,最後成為個人的標誌。但對我來說,十年如一日地重複,我受不了。到一定階段我一定會轉變。畫家既需要重複自己,更需要打破自己的重複。我是以年為週期。
牛:符號化的特徵和現在的商品經濟時代有關嗎?
何:當然有關。藝術類的商品也必須有自己的“標籤”,特別是藝術家靠它成名後,更離不開它。其他人也不會模仿。藝術商品化的時代,不管是符號還是炒作,都是必然存在的部分,很正常。而且有的藝術作品拍賣出了高價,說明了商業化的深入。當然,我的作品還沒有到炒作的地步,更多的是被別人收藏。
牛:商業化已經完全滲透到了藝術領域,連畫家的個人形象也受到了商業化的影響,現在甚至不容易看到畫家留長髮、衣衫襤褸、滿身油彩的形象了。商業化是否有過度的嫌疑?是否會影響到畫家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